返回第122章 科举高中  诸天:从镇压白景琦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的问题早有关注,他从贵州前来京城赶考,一路所见黎民之困苦,简直让他心中苦闷,他想不通这个国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才会如此困顿于内忧外患之下。

来到京城后读了《泰西志略》,他心里模模糊糊已有定见的一些想法逐渐变得真切起来,如今听了乔致庸的解说,他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志向。

“乔先生,在下虽然在年龄上痴长几岁,但是若论及见识,丁某实在是远逊于先生,若蒙先生不弃,此后丁某愿意附先生尾骥,共行这救国之创举!”

乔致庸大喜,两人把臂欢笑,都有些惺惺相惜之感。

饭菜上来,两人边吃边谈,当丁宝桢听乔致庸要南下打通上路筹款时,他立刻表达出了想要一同前行的想法。

乔致庸水顺水推舟的答应下来,吃完饭后还拉着丁宝桢一起去大德兴的分号居住,丁宝桢高兴的答应下来。

次日,乔致庸把丁宝桢的事和胡沅浦说了一下,老胡对这个没意见,当场便允诺了替他上报咸丰。

时间过得飞快,南方的战火纷飞不止,遥远的京师也感受到了战争的威胁。半个月前,太平军的林凤祥、李开芳带着两万多精悍的老广西兵正式开始了北伐,从扬州出发,想要直捣黄龙!

消息传来后,京城人心浮动,乔致庸得知后心中也感到十分的急迫,这可不是小事,太平军的北伐一路北上,几乎就要直抵京师,中途还转进山西,造成了不小的动荡。

如果乔致庸没记错的话,哈芬的前途即将完蛋了,这货不敢抵挡太平军的兵锋,怯敌不前导致城池失陷,被咸丰帝一纸诏书给免了职。

四月二十一日,乔致庸与丁宝桢一起动身,前往保和殿参加了今年的殿试。咸丰帝无精打采的露了个面,鼓励了一下这天下英杰,考试随即开始。

殿试只考一场,试题内容就是关于眼下朝廷困境的解决之法。乔致庸对此毫不意外,把那天和咸丰说过的话又总结提炼了一遍,交卷了事。

殿试反正也不黜落,名次对他没影响,李鸿章那么厉害不也是个二甲的水准,他只要有个进士的名头,就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

殿试结束后,过了几天传胪大典召开,癸丑科的三甲正式公布。一甲三人分别是孙如僅、吴凤藻与吕朝瑞。

乔致庸取了二甲第五十一名,丁宝桢名次更高,二甲二十二名。对此,他十分不满,他认为乔致庸应该名列一甲才配得上他的才学。

乔致庸对此却毫不在乎,考完了拉倒,多一分都算浪费,老鬼子还算给面子,没给排到三甲同进士里面去。

俩人都没心思参加什么鹿鸣宴,都想着尽快结束京城的事南下,但是俗务太多也无法推却,只好随着众人一同拜见座师,走了个过场。

三天后的四月廿八日,取在二甲的二人又参加了朝考,丁宝桢名次较好被馆选了翰林院庶吉士,而乔致庸则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针对,被授予了户部主事一职,听着就像是帮老鬼子搞钱而故意安排的。

太有排面了!

不提乔致庸的心情,胡沅浦又派人催了,随着太平军北伐脚步的加快,老鬼子越发坐不住了,就想从乔致庸这里找出赚钱的法子。

为了催乔致庸成行,咸丰还特意下旨允许他可以回乡自行筹款,允诺他带着乡勇一同南下,途中领关防,一路畅通无阻。

据老胡转述的话,乔致庸判断出这老鬼子拿捏不住了,已经基本上确定搞商部了,只要乔致庸这趟能带回来钱,那这事基本就成了。

至于那些反对派清流一党,在掌握实权的咸丰手下,基本上翻不出什么浪潮,这一点比后来慈禧、光绪这种权威不正的掌权者要强很多。

乔致庸不再耽搁,和胡沅浦打了招呼,带着办好手续的丁宝桢星夜回乡,准备筹款南下。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