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章 抬旗你干不干  诸天:从镇压白景琦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恭亲王府的暖阁里,乔致庸正在陈述自己的下一步计划,随着晋商的银子到位,南下贩茶已经势在必行,人选也已经选定。

此次南下,乔致庸不会再亲自前往了,而是派孙茂才带队,携带白银数百万两南下,趁着太平军此时攻占黄州,1854年前不会大举进攻武昌的时候再下闽地购置茶叶。

闽地茶叶每年10月是最后一次采摘,此时前往正好可以赶得上。

因为打着商部茶叶司的牌照,这一路的官方文件都开的很到位,过路的厘金税也不需要缴纳,着实减少了不少额外的支出。

茶队出发了,照旧还是五百乡勇护送,而身在江南的冯子材与冯桂芬则会在武昌附近等待船队汇合,一道完成本次的贩茶行动。

在福州出卖一部分茶叶后,其余的将在乔致庸的嘱咐下,雇佣洋人的商船,整个儿的运输到乔致庸即将前往的地方——营口。

乔致庸给奕?提出了钱一到手,即刻练兵的请求,奕?对此也颇为热切,“我大清”几百年了,皇子手里有兵那可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就在他老六的手里,即将就要诞生出一支强军了!

祖宗的八旗劲旅又要重现于世,奕?的心中充满了权欲的躁动。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信心,主要是乔致庸的战功给他的激励,文能一手写出洋务筹办方案,武能阵斩太平军悍将吉文元,这可不是一般的允文允武。

更加上胡沅浦闲聊时提及的祁县乡勇,更是让奕?对乔致庸的信心被无限提振起来。

随着太平军北伐部队的提前全军覆没,洪杨闻讯后十分惊惧,对清妖的厉害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

因此,此时的太平天国官方已经不再想要在短期之内再派人北伐,而是专注于西征,扩展其在长江流域的统治实效性,同时着眼于和清妖的江南江北大营进行拉锯战。

英国人的使节已经代表西方世界拜访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闹得不太友好。

愤怒的圣公教会教徒和法国虔诚的天主教徒,在看到自己的上帝被篡改的面目全非时,终于露出了愤怒的神情。

这种愤怒在从东王杨秀清口中得到了平等合作,不承认清朝廷与诸国的条约内容后,变得更加真切且有力度了。

乔致庸对他们的民族气节十分尊重,要知道英国人此后再一次遭到中国人民的拒绝,那可要等到八十年后了。

不过,乔致庸也对太平天国并不看好,注定失败的一场悲剧式的农民起义,并不能挽救这个即将处于深重危难之中的民族。

奕?询问他想要在何处练兵,乔致庸说出了营口的答案。

老六对此依旧表示了不解,似乎他在乔致庸面前,所知的东西确实撑不起他王爷的身份。

乔致庸告了個罪,苦笑着告诉奕?,如果在京城募兵,京城旗人估计没有几个人会来应征,到时候练兵的事情就会成为泡影!

旗人的威猛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富贵的侵蚀而走了型,仅剩下了最后的一点门面。

僧格林沁最终还是被调到了南方,历史上他并未南下参与镇压太平天国,但是此时由于北伐军的覆灭,他就直接被派去支援江北大营了。

旗人的门面真的不多了,那座鲜血磨盘,早晚会像乔致庸所期待的那样,把最后一点精华也都磨灭殆尽。

而乔致庸盯上的,却是东北深山老林里面那些少数民族,那是一群还没有被世俗红尘所淹没的人群,还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且对满清朝廷没有太多的归属感。

走西口,闯关东,乔致庸都想体验一下。

如今资金到位,下一步就要实现自己的军事目的了,前往营口自开商埠,顺便在东北招募新兵,练成强军。

之前他天花乱坠的一通忽悠,其实为的就是这个。

当天恭亲王就去禀报了咸丰皇帝,这老鬼子最近被清流吵得耳根子生疼。

刚被从西北降职回到京城的倭仁,纠集了一群清流,针对商部这个新生事物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攻击。

倭仁不愧是理学名家,虽然现下的年纪修养还比不上历史上洋务运动时期的水准,但是闹起来的声势也已经很是不小了。

朝野上下一片震动,就连京城里面的百姓都知道了商部这事,只不过对其具体的工作无从得知。

李鸿藻和翁同龢自打被叫到商部衙门后,刚开始也觉得莫名其妙,还尝试过反抗,结果被胡沅浦好一通训斥,便无奈的在这个还没什么正经业务的衙门上班。

天天到岗后也就只能无所事事的看着乔致庸的两本书,始终没有等到被分派工作。翁同龢年纪轻,忍不住回家问了问老爹翁心存。

老头现在牵扯了案子,被革职赋闲在家,但是人家人老心不来,消息来源还挺靠谱,很快就打听到了内幕。

他告诉自己的儿子,这个商部是皇上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