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8章 新式军队  诸天:从镇压白景琦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爱德华和雷蒙特都是常年奔走在东亚地区的大商人,往年只是在盛海、广州等地倒卖茶叶,就凭这都已经赚足了下半辈子的老本了,岁数不小了,但是钱却永远赚不够。

这次他们已经吞下了许多的茶叶,孙茂才搞得挺狠,当地的茶行因为没地方卖,都不怎么收茶农的茶叶,没想到就被孙茂才捡了漏,低价收购了几百万两银子的茶叶。

量大到了爱德华两人都吃不下的地步,剩下的直接就给运到了营口。

眼下这些茶叶已经搬进了新修建的货栈,稳稳当当的落袋为安,乔致庸心里十分欣喜,这可都是钱啊!

之所以这么善待这两个洋人,主要还是为了打广告。过了年,在乔致庸的建议下,朝廷的照会已经发给通商口岸的洋人,营口开埠的事已经告知了外国人。

只不过刚刚发出,洋人的反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两个洋鬼子简直就是送上门的活广告啊,乔致庸自然要好好利用一下。

沈葆桢在乔致庸的命令下,已经领着一些晋商子弟搭起了近代海关的粗架子,只要洋人来,那这贸易立马就可以做起来。

张之洞也没闲着,带着皇帝开埠的旨意,四处奔走,告知辽东各地可以到此贸易的消息。东北地区的大、中草药那可都是后世出口贸易的大宗。

两個洋人卸完了船,又从营口附近等地的居民手中收购了一些大豆,满船而走,同时也给西方世界带去了营口开埠,人傻钱多速来的消息……

乔致庸送走了洋人,这才转过头来接见这次一同前来的冯桂芬和冯子材二人。

冯桂芬是《校颁庐抗议》的作者,也是洋务派的先驱,只不过这时候的思想还不成体系,在接到朝廷奏调旨意的时候,他还在办团练呢!

一纸诏书把他调走,负责带着同样懵懂不知根由的冯子材,一起与孙茂才汇合,稀里糊涂的下了一趟闽地,又稀里糊涂的被送到了东北。

乔致庸对这二人寄予了深厚的期望,他手底下的洋务人才实在是不多,亲信更是没有几个,他已经派人向贵州的丁宝桢传讯,叫他赶快来汇合,做大事业,不过一时半会也是来不了。

沈葆桢被派去建设营口海关,其他的就没什么可用之人了。

据说李鸿章已经进了京,懵逼的被从地方叫回来,心里十分恼火,费尽心机的跑到地方办团练,刚有点成效就被叫走了,自己的抱负在这个死气沉沉的京师根本没法施展。

不过身为臣子,皇命在身如何能够推辞,进京后就被奕?派去组建完善商部衙门。

对这位大爷,乔致庸可不敢用,也没那个资格,之所以把这位叫回来,就是不想让他在地方上做大,将来收拾起来还费劲,弄回京城,以后就专门负责办外交就完事了,一个文人,领什么兵,不像话!

如今冯桂芬的到来,可谓是给乔致庸增添了助力,很快在他的主持之下,配合乔致庸,轰轰烈烈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就开始了。

冯子材这个兵将之才,乔致庸自然不会让他去搞基建,干脆去和刘黑七一道,奔着北方黑龙江以北的深山老林去了。

奴儿哈赤最早在建州女真初创基业的时候,女真还是分裂四散,后来随着后金国势见长,原本的海西四部女真被征服,就连更北面的野人女真也被征服了一部分。

清初时期,皇太极最喜欢掠夺野人女真来充实在八旗里面,这些野人女真向来以敢战著称,不过随着清军入关,野人女真的部分融入了满洲,剩下的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以北等地的诸部落,则因为地处偏僻,大多并未纳入满洲旗人所属。

两百年下来,这些地方的人口还是数量稀少,野性十足,乔致庸盯上的就是这些人,不仅敢战勇武,强出了旗人八百倍,更难能可贵的就是他们对满清八旗这个群体没有太多的归属感,且生存的十分艰难。

随着冯、刘二人的不断奔走,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交替使用,山区里的少数民族,很多青壮都被他们忽悠了出来,渐渐形成了规模。

到了5月份的时候,五千人的队伍逐渐凑成,乔致庸的东北新军也逐渐现出了雏形。

乔致庸一个人分两半用,难免就有些疏忽,玉菡见丈夫辛苦,便主动要求出山,帮忙管理经济事务,这才给乔致庸减轻了一大负担。

雪瑛夫人却干不了了,因为她已经有孕在身,被乔致庸当个宝贝一样哄在家里,没事就回去陪着,可宝贝着呢。

玉菡得了差事,也忙的连轴转,这种事情在娘家的时候她就帮他爹做,早都习惯了,眼下只不过是管的摊子大了起来。

基建的事情乔致庸渐渐放了手,请景寿帮忙盯着也就可以了,底下人办的很好,不需要担心了,而且也能

近期乔致庸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操练新军的事情上。

晋省的乡勇,有八百多人被乔致庸带过来,由参与过横岭关之战,生存下来的老兵统带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