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7章 治国,平天下【乔家大院终】  诸天:从镇压白景琦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但是这个时空里,厘金一直把在了朝廷的手里,虽然他用手段坑死了一些满人官员,但如今中枢的权力可不只是满人的事了。

乔致庸以抵挡洋人获胜的大势,又有迅速扫平太平天国的功劳,强军在手,又有慈禧太后的支持,俨然已经是大清朝的曹孟德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

《泰西志略》曾国藩也读过,对乔致庸的这些年所作所为,他一直暗中关注,这个异数简直是大清朝的灾星加福星,一手扶保大清,抵御外辱,内平巨匪,自己一个湘军首领,确实没有抗衡的机会。

即使是不说这个大义名分的事,就是单纯比财力和军力,乔致庸也不是他们湘军几万人能够抵抗的……

最终,曾国藩还是选择了乖乖奉诏,进京主管商部,他想看看,乔某人的新军为何战力如此强悍,这洋务的前途到底在哪里。

……

倏忽数年已过,祺祥二十年的春天到了。

乔致庸的权势已然稳定,清宫的权力被逐渐压缩到宫墙之内,身兼军机处、总理衙门、直隶总督的他,在朝堂中已经占据了不败之地。

捻军最后被李鸿章平定,老李被派去小子日,历史上的维新元老,被乔致庸一一点名,不是秘密处死就是公开处死。

天下平定后,乔致庸主持朝政,免除了天下赋税,厘金局也被改成了商税局,商业发展在这几年中显现出了千年未有的昌盛程度,晋商搭上了乔致庸的大船,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

由于商业政策的转变,晋商不再藏银于地,而是将之拿出来投资洋务企业,一时之间官督商办的各种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富国一道已经实现。

曾国藩主管商部,亲眼目睹了大清这几年的变化,早就被折服,对当初放弃湘军的抉择十分庆幸。这些年他乖乖的管理商部事务,也是暗中得到了乔致庸的保证,此生绝不篡权夺位,愿意行有限皇权之渐变改革,首倡大清国制之改革。

旗人反对的声音也不大,一是有慈禧的压制,其次也是获得了足够的好处。本来在动荡之中受创严重的旗人,残余势力已经极为虚弱。乔致庸专门开办了旗字头的几家商办企业,选拔旗人负责掌控,所收之财富,皆归旗人分配用以生存。

很快,分配不公的问题激化了矛盾,少数精英旗人不甘心被普通旗人吸血,合力推动了旗人待遇改革,乔致庸一点也没插手,他们内部就把事给平了,果然旗奸才能对付旗人……

乔致庸五十五岁的时候,祺祥大帝驾崩,太后选了外甥接任,又是个小皇帝,无法理事。

乔致庸的家庭生活也非常幸福,两位夫人一共为他生育了六个孩子,其中四男两女,都在乔致庸的培养下成为了自己所在领域的杰出人物,只不过仅有其中一子走了仕途,算是继承家业。

嫂子曹氏抚养着侄子景泰长大,接管了乔家的家业;长栓和翠儿的婚姻也很幸福,携手一生多子多福;玉菡的丫鬟明珠和铁信石走到了一起,成了将军夫人,别人好生羡慕……

陆大可临死之前将所有家产捐了出来,这笔三百多万两的银子被乔致庸设为年轻学子的留学基金。孙茂才则在乔致庸的保举之下成为官员,历任多届内阁大臣。

六十岁那年,乔致庸从总理大臣的位子上彻底退了下来,新体制已然确立,不用担心人走茶凉,人亡政息。

带上两位夫人,乘坐着新式火车,顺着新修建完成的京包铁路,乔致庸邀请太后和小皇帝,一起北巡边境,领略了西北人民走西口的艰辛苦难。

随着铁路网的铺设完成,电报网络也随之完工,乔致庸在位的后几十年,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培养科技人才,在日用、军用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生命的最后阶段,乔致庸携着两位夫人,遍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此生可谓不虚度矣!

一辈子谨守人臣之道的乔致庸,至于后续的演变,是保留清帝还是推翻大清,也就不是他能看得到的了。

既食清禄,纵使窃国,也有大头得位不正之忧,还不如留给后人吧!

同时,他也看到了青铜门进度值的满额。

乔家大院的统楼里,他伸出手轻轻推开了那扇青铜大门,乔致庸再一次消失在了耀眼的光芒之中……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