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3章 掉马甲  诸天:从镇压白景琦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79年的春节,是一个让人们无比激动的节日,不仅仅是一年一度的欢庆时分,更难能可贵的是,上一年的年底发生了一件让无数国人欢欣鼓舞的大事!

在周秉昆大学第二个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吹了起来,这可太让人激动了。

昨天他又去看了一眼藏在太平胡同郑娟家地窖里面的古董器物,好好的没人动过,看来这地方的隐蔽性太好了,贼都不愿意光顾。

这时候还不是出手的最佳时机,江辽省太靠北了,思想的守旧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真正的春天还没有切实到来,还需要潜伏等待。

不过政策的转暖还是给了周秉昆一些信心,他的文抄事业已经不局限于给杂志社供稿了,随着文学理论的深入学习,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已经被他从深层记忆里剥离出来,他选择了先锋派文学代表作家余大帅的《活着》投稿给了京城的一家出版社。

当然了,里头一些在79年不太适合问世的内容,自然而然的被删减了。

那家出版社接到稿件后,从小编辑到大主编,都被震惊了,立马顺着信中预留的地址,直接找上了门。

来的人是那家群众出版社的责任主编,名叫吕德华,长得却不太像德华,但是比马德华的扮相帅气一点。

周秉昆很大方的接待了这位责编,对方的来意很清楚,就是要获得景善这部《活着》的独家出版经营权。

钱的方面,对方给的也很慷慨,一般人也应该就很满意了。

“景善先生,我们社长交代过了,可以一次性给您五千元的稿费,这個价格您满意吗?”

“不好意思,我不接受!”

“接受的话我们就……啊?您说什么?”

周秉昆正色道:“您没听错,我不接受!”

“那您的意思是……”

周秉昆摊手:“您听过版税制度吗?”

吕德华张大了嘴,像被烤干吧的青蛙王子,“略有耳闻,可是咱们国家现在好像没有推行这项制度吧?”

“不错,但是总要有人首倡吧,您说呢?如果您没法子做主,请示一下领导的意思吧!我还要见两位盛海的编辑,咱们今天就到这?”

吕德华的嘴巴更干了,他看出来了,这货在这坐地起价呢,可是人家才华确实摆在这呢,这本书一出,保准是爆款畅销书,太有深度了,社长宁肯闹着风险顶着压力也要独家出版。

想到这,吕德华急忙急忙另外约了个时间,表示自己要去请示一下。

周秉昆自然无可无不可,他哪有什么盛海编辑可见啊,根本就没投稿过去,不过就是要价的手段而已。

过了几天,吕德华就又一次找上门来了,也带来了他们社长的最高指示。

给,只要要的不高于6%,就给他!

你就给他一次吧!

但是有条件,景善必须保证后续至少两部作品,都要和他们绑定。

周秉昆哈哈一笑,这个出版社挺聪明的,谁说这个时代没能人啊,这不就挺前卫的嘛!他也没贪心,就要了6%,结个善缘,以后还可以继续合作嘛!

据吕德华说,首次出版,他们就打算印发三万册试水,后续如果有效果,就会继续大量印发。

周秉昆心里计算了一下,定价9角,30000×0.9×0.06=1890元。

以后再多发几万册,收入可不就上来了嘛!滋润的很!就凭这本书,他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签了合同后,周秉昆不由得有些想要吐槽,这个年代相关的制度太不健全了,看来还是得等法律出来了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合作达成,吕德华高兴的和景善握手,还替他女儿要了个签名,搞得周秉昆不好意思的,这么早就体验到圈的文化了……

……

寒假要开始前,周秉昆遭遇到了一件恶心事,那个大二的老生,有一次在学院办公室帮忙的时候,竟然不小心偷看到了一份文件,正好就是关于周秉昆笔名以及另一重身份的,这货打从去学那天被怼了一顿,开学第一课又被景善恶心一顿,早就恨上了这两个人。

眼下一看,这两个人竟然是一个人,他心里的恨意再也压制不住了。脑袋一热,立马拿起笔来,直接写了一封小子报给他贴在学校广场牌子上给曝光了。

他贴的时候,正巧被周秉昆的一个舍友给看到了,那舍友好奇的读了一遍,立马震惊的跑回去就和周秉昆说了。

周秉昆很无奈,这身份瞒不住了,以后在学校里可不能继续低调下去了,很苦恼。

那天正好是他定期去和汪尔淼汇报读书成果的日子,他没想太多,直接就去教师公寓了。

等他汇报完了一出门,没走多远就被一堆女生堵住了。

“你就是景善吗,能不能和我说说,后面牛鲜花的结局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