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章 用心良苦  大明:在洪武底下当小官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听到朱元璋的问话,杨幼文再次叩首。

“陛下英明,臣没有异议。”

“陛下容禀,徐州这两年多收上来的粮食,并没有贪污、也没有滥用。”

“而是全都记录在案,完整的存在当地的粮仓中,且每年还会排查旧粮中发霉变质的粮食,以新粮加以替换。”

听到杨幼文的话,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无不惊讶莫名。

为什么全存在粮仓里,而且还查旧换新?干嘛把贪污搞的这么麻烦,直接卖了换钱他不香吗。

贪官不解,清官难以苟同。

朱元璋听到杨幼文的话,更是差点从龙椅上站起来。

尤是如此,也还是身子前倾,惊讶的问道:“什么!你的意思是说,徐州各地州县都囤了两年的余粮!”

“是的,所有粮食出入都有记录,陛下可差人仔细查看。”

朱元璋难以想象,这杨幼文为何要顶着贪官的帽子,将这些粮食全都存起来,而且还费力不讨好的保证存粮质量,事情似乎跟他的想象相去甚远。

“杨幼文,你此举意欲何为?”

朱元璋的语气,已经没有方才那么冷厉,取而代之的是不解和疑问。

毕竟将那么多的粮食隐匿不报,谁都会以为是为了满足私欲,但这个杨幼文却是为了囤积。

而且还为那些粮食,专设了看管和守卫人员,这些开支可都要算到他这个知府头上。

这些且不说,身负骂名甚至如今身陷囹圄,依旧是在他的逼问之下,才说出真相。

仅这份担当,就让朱元璋不解。

“回陛下,臣此举乃是为了百姓,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轰——

朝堂上的文武群臣,再次炸锅。

你个贪官,几年间贪了百万石的粮食,存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现在你说是为了大明的社稷?

这话怎么听都像是在狡辩,为了活命这个杨幼文还真是什么瞎话都能编得出来。

不过有胆子让皇帝去查验,说不定仓里真的有粮食,大概是临时找人借来充数的,为的就是度过这次危机。

朝堂上的不少官员,越想觉得合理,认为这就是真相。

这些人越发的觉得杨幼文这个家伙胆子够大,心思缜密。

朱元璋听到杨幼文的回答,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说他贪污吧、粮食分毫没动,说他不是贪污,但却私自收取藏匿粮食。

或许这些疑问,只有他自己能回答:“杨幼文,把话说清楚,给咱家从头说。”

“是。”

杨幼文定了定神,一边回忆一边讲述起,如何操作这些事情的过程。

“这些年,我们徐州的收成着实不错,因此很多的农户都有了更多的余粮,这一两年起,我们在百姓交完税粮之后,就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将农民手中多余粮食收过来。”

“这样也能减少百姓往来奔波,甚至被粮商讹诈,压价的事情发生。”

说到这里杨幼文笑了笑:“陛下,那些粮商在收粮的时候,都会大力压价,市场上三钱银子一石的粮食,在秋收的时候,往往要被粮商压到一钱银子。”

“百姓一年到头,就指着这些粮食卖些银子,好为家中添置家什,只能忍受那些粮商的盘剥。”

“甚至还有地方,粮商伙同贼匪将那些不卖粮百姓家的粮食盗取,甚至烧毁。”

听到杨幼文的讲述,朱元璋的怒火立刻转移到那些粮商身上。

“真是该死,咱家已经将商税压到三十税一,这些商人居然还这么索取无度。”

“陛下所言极是,商人逐利低买高卖本无可厚非,但手段如此过激着实可恨。”

“因此,臣才要将那些粮食直接购买过来,如此一来商人想要粮要么去其他州府,要么只能接受臣的定价。”

朱元璋对杨幼文所说大感兴趣,不知不觉间,他对于杨幼文“贪污”行径的怒意已经削弱不少。

“那些粮食,你们都收在仓中?”

杨幼文摇了摇头:“臣能力有限,购于百姓的粮食太多,仓中实在存不了那么多,因此多出来的要么卖与粮商,要么用于投资各地的一些商家。”

“此举也为府衙和下属的各个县衙增加了不少收益,有了这些钱财,驱使吏员衙役更加方便,而且也能减少衙役们对于百姓的盘剥。”

朱元璋听后大为赞同,他也是从底层百姓开始的逆袭,他知道那些衙门中人对百姓的欺压有多严重。

“这点做得好,做的很好。”

虽然杨幼文的做法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同,但他还是不解。

“虽然你们此举,可以让百姓减少很多损失,也打压到了粮商。”

“可是要想做到这些,只要你们严加管束粮商,也能做到,为什么非要这么吃力不讨好的囤粮。”

“囤积的那些粮食既不上交朝廷,也不售卖,如此究竟有何意义?”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