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请首倡护粮,于此次事情中居功第一的建阳先生说两句。”
“实不敢当叶社首如此夸奖。”王文龙先对叶昼则拱手,接着又对众人团团抱拳,然后才开始讲话道:
“朱旺河口工程即将完工,此大工共投入民工五十万人,耗时六个余月,工程开展的位置,自朱旺口到小浮桥绵延一百七十余里河道宽、堤坝厚使得黄河之水归入故道,可解江南年年之危也,实在是利国利民之一大壮举。大工能成,上仰赖圣上朝廷支持,下依靠地方民心徭役,而民党协助朝廷护粮,或是捐钱捐物、或是亲赴前线、或是文章报纸鼓吹,民党之功,河道总督曹侍郎亲写牌匾以表彰,此诚为上下一心共举大事之典范也。”
众人大多是参与了民党护粮的,闻言都是鼓掌。
王文龙笑着等待掌声停歇,才接着说道:“然而治理河道乃是久久为功之事,非是半年之劳便能够一劳永逸。朱旺河口的王家大坝、黄坝新堤等地若遇到暴雨大水仍有危险,工部奏报称日后需开凿新河将朱旺口的河水一分两段,每一段都修筑堤坝,以扩充河口容水能力,汇入黄河旧道的一段河水还需要继续分流,此接后续绵延工程,少说还需半年时间才能全部完成,朝廷已拨下巨款,且减免工程各地沿岸赋税以招徕徭役。四月北直隶又受大灾,民党易积极准备北上,所需钱财人力不在少数。”
“我在此与民党共同号召有余力者出资出力以助大工,本期的《苏州旬报将大力号召此事。诸君些许捐献,不在多寡,只在心意,天下仁人义士极多,只消十之一二慷慨解囊便,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之效,可保百姓之生产安全,此诚彰显大德、以利后人之事业也。”
王文龙最后道:“在下愿首倡其议,为南直河工捐银二百两,且代《苏州旬报为北直隶大灾捐粮二百石,且旬报后续还有一系列报道鼓吹。白银马上送到,粮食也已经让家人在筹集。”
“建阳先生仁义!”
“果然是名士风范也!”
场中众人爆发出一阵夸奖之声,王文龙开口就捐了四百两银子,众人先是惊讶于王文龙的实力,接着便是个个心中佩服。
彭末衲心中也有些惊讶,他虽然家资巨富,但却不舍得一口气把四百两银子捐给穷人,这不是浪费钱财吗?那些灾民饿死了关他什么事?
王文龙讲完话,在众人的簇拥之中走到场边,薛素素也向那里走去。
王文龙正在同叶昼则谈话,见到薛素素过来,他笑道:“昼则兄有个好主意,咱们民党倡捐,哪怕使用报纸,一些地方上()
不识文墨的大户也难得及时收到消息,而演戏唱曲在此事上的宣传力量更大,不如咱们坤班为此排几出戏,再编一些唱段以做宣传?”
“这真是好办法。”薛素素眼前一亮,这法子除了可以帮助民党宣传赈灾之外,显然也能为坤班打开名气。
“既然是向更多人宣传,唱词曲目就要合俗入俚,南京,苏州,淮扬,方言既不相同,唱词编撰想要合辙押韵还得费一番思量。”薛素素道:“不如明日同到建阳府上商量谋划。”
“如此甚好。”王文龙点头同意。
听到两人的对话彭末衲当场就愣了,他请了薛素素半天薛素素都不松口,而王文龙只是轻飘飘的说了两句话,薛素素就要到他府上去。
再看看薛素素和王文龙之间谈笑的亲近模样与在自己面前有理却又疏远的态度全然不同,彭末衲瞬间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
王文龙和薛素素开始讨论如何将戏曲、唱词改编成宣传曲目,在场许多名士都是曲坛人物,众人也纷纷参与讨论。
薛素素的艺术造诣极高,戏曲功底非常强,而王文龙则是有超脱时代的眼光,对于剧本的节奏有度有着敏锐的判断力,两人商量着一些表现灾民苦痛,引起众人同情的剧情,各自说出思路,立刻就让众人有眼前一亮之感。
“王建阳、薛素素确然都是曲中大家,他们合作改编出来的本子一定好看。”
听到身边众人的夸奖,又见薛素素笑语盈盈,同王文龙相谈甚欢,彭末衲越发气的咬牙切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