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4章 划时代的《白蛇》和坤班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等坤班的《白蛇传演出完毕,王文龙已经叫仆人去买晚饭了,让刚刚卸了妆的薛素素和后台看场子的俞安期等人一起过来吃。

《白蛇传全本从“游湖”一直到“塔倒合钵”,共有十五场,加上饮场的时间,演出时长超过六个小时。

也真的要佩服薛素素的身体素质,从游湖遇雨的文戏到仙山盗草、水漫金山的武戏,六个多小时中薛素素几乎就没下过台。

只看入客人数就知今日的票房也已有了保证,许多人原本只是打算趁着端午游玩到戏棚里看看戏,结果一进棚子就站住不走了,看完一场又看下一场,等到把整场戏看完才发觉今日带出门的散钱都已光,在水漫金山那一场甚至出现了戏棚过于拥挤只能暂停进客的情况,那是因为许多人原本在外头蹭戏听,听到情节紧张处,忍不住也想看看舞台上的剧情进展,于是纷纷买票,几次把戏棚里挤的走动都困难。

伴随着观众渐渐退场,王文龙还能听到台下有人在讨论《白蛇传的剧情。

“那个法海太讨嫌了,一切都是由他而起。”

“是了,人家两情相悦,他个老和尚何必去棒打鸳鸯?”

“他或许还觉得自己是坚守正义呢?世上这样假道学真添乱的人难道还少了吗?”

“薛素素扮相太好了,活活就是个白娘子。”

“还得说沈大家的剧本好。”

“我原以为《牡丹亭写情便是第一,今日一看才知白娘子和许仙这一对更是佳偶天成,还胜过了杜丽娘和柳梦梅。”

“……”

从台下观众的反应来看,坤班的《白蛇传在南京首演无疑是大获成功。如今临川派的戏曲大火,就是因为临川派戏曲浪漫脱俗,给观众描绘了一个幻想中的世界,尤其是各种爱情戏,份外受人喜欢。

但临川派的剧本比起《白蛇传还是飘了许多,毕竟中间隔着一两百年呢,作为清末被搬上舞台的成熟作品,《白蛇传写爱情时所能套的模板比起汤显祖自然是多的多,更何况沈宜修自己也是个实力派剧作家,将人物描绘的入木三分。

之前薛素素所演的《白蛇传在苏州虎丘大会大火不过证明了他们能在昆曲的窝子站住脚,而这次白蛇传北上南京大为成功,则表示着《白蛇传和坤班终于闯入了北曲市场。

南京和苏州地方相隔不远,但是却是两种方言区。

南京作为大明的留都,南北文化交汇,流行的戏曲种类包括了北方的“杂剧”“北曲”,以及南方的“传奇”。而苏州是江南的文化中心,乃是“南传奇”的窝子。

几十年前在苏州的昆山大曲家魏良辅对当地的“南传奇”曲种“昆山腔”进行大规模改造,引入了样声腔,造出“昆曲”。而后昆曲向南北传播,又分成南昆北昆。

南京也流行过一阵子昆曲,但是到现在还是北昆的市场,而坤班这次带着南昆的《白蛇传杀回南京,对于中国戏曲史都是有影响的。

坤班于关厢外最初只打算演五日,因为观者如堵加上天公作美,演出先延到十天,接着又延到十五日,哪怕地主不断抬高场地租金,坤班都还有的赚。演出实在太火,唱的薛素素都怕了,从原本的天天上场改成隔三天上场,嗓子实在受不了。

江南的报纸也对此有了反应,临川派和吴江派为《红梨记与《东郭记孰优孰劣争论的不可开交,但是对《白蛇传却是一面倒的赞扬。

临川派认可《白蛇传宣扬的爱情思想,夸赞其中的浪漫主义,认为法海是临川派剧本中常见的保守大家长形象,也将《白蛇传当做是临川派的代表作品。

吴江派却也认为《白蛇传是自己派别的佳作。

沈璟专门发表文章夸奖《白蛇传韵律工整、用词文雅,而且在剧情中体现了大量的市井乐趣,将人物写的生动活泼。他在文中还写了一些沈宜修小时候跟他学习诗词的日常,表面上是在夸奖沈宜修,而话里话外其实是想将《白蛇传归为吴江派的作品。

坤班演出大获成功之后,南京的班社顺势开始招生。坤班的字辈是俞安期请王文龙起的:“子孙永葆有,世代长流传”,这是从元人曲子里改的词,薛素素问王文龙要不要将诗句补成二十字绝句,王文龙果断摇头。

他道:“字辈这东西,能传十辈就不得了了。”

再多也是浪费。就好像当年朱元璋给自己每一个儿子都起了二十字的字辈,然后每个王到自己封地又接了二十字的字辈,加起来都四十代人了,然而大明的藩王哪怕是最长的也不过是传了十几代,算算也知道不可能,二十多年一代人,真传四十代得九百多年,传到二十三世纪都还没传完呢。

王文龙定下规矩:坤班第一科为“子字科”,一科培训期为三年,三年之后还要义务给班社扮角两年,两年间不拿包银,只提供最基础的吃喝和零,五年出徒后是想留在班社搭班还是另谋出路,由双方自由选择。

许多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