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今天讲完后,不知道后面会是讲什么样的话题。
乾隆:啥时候能轮到我大清朝,昨天可是把我们这群大清皇帝的心提起来了,我昨天是一夜未眠,真想知道我大清的后世如何!
曹操:我这时期应该是没啥可讲的,不过对于这大清还真的是想要了解了解。
刘启:我大汉也得讲讲了,关于这皇帝,将军,宦官问题,想要知道的那简直是太多了!
“我知道大家着急,上次答应了唐太宗皇帝了,而且长孙皇后也等不起,我会尽量找些可以把其他朝代都融入的榜单的,我开始讲今天的内容。”
朱元璋:那还是李二着急,先让他来,我们都让让。
刘邦:行!不是什么大事,还是心疾重要!
“我想就算我还没讲,大家应该也能猜到这两位是谁了。”
“两位可都是可以称为“鼻祖”的人,一位可谓是各方面都精通,特别是治疗不孕症,另一位是第一位开拓中医的人,被称为“神农尝百草”,著作的《皇帝内经》对后朝的大夫都有很大的帮助,那我们就先讲讲“医圣”扁鹊。”
“扁鹊,姬姓,是秦越人,,扁鹊年轻时师从长桑君学医,尽得其传,善于诊断,尤精于望诊和脉诊,是创造切脉诊断的人。”
“扁鹊小的时候父母身体就多病多灾,家境贫寒,扁鹊在很小的时候就立志成为一名医者,治好父母的病,治好所有看不起病的穷苦人!”
“可是,那时候的人,门第观念很重,扁鹊想学医,人家医者都是传给子孙,不传给外人,扁鹊非常苦闷,又无可奈何。”
“既然学不成医,生活还是要继续呀!扁鹊十几岁就在驿站打工,由于头脑灵活,吃苦耐劳,二十岁时就混成了驿站掌柜。”
“扁鹊在这驿站一干就是十几年,其间结婚生子。本来和普通人一样,打工赚钱,养活一家老小,这辈子就这样慢慢的混过去了,只因认识了一位奇人,才成为了一名千古神医,就是年轻拜师的——长桑君。”
“就这样,扁鹊和其他的医者一样,拜师学医,游历四方来加强自己的医术,他反对唯心主义的巫术迷信,具有“六不治”的思想。”
“第一,对人傲慢、骄横,倚仗权势,不治!
第二,贪图钱财,不顾性命,不治!
第三,穿衣不当,吃得不好,暴饮暴食,不治!
第四,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不治!
第五,身体赢弱,药都吃不下去,不治!
第六,不相信大夫,只相信巫术,不治!”
“用古话说的意思就是,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当时齐桓侯的病就是犯了第一种错误。”
“当时正在游历的路途中,扁鹊刚好路过齐国都城临淄的时候,见到了齐国的国君齐桓侯。”
“他看齐桓侯的气色不好,就用望诊这么一看,就断定他已经生病了,便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你有病在肤表,如不快治,就会加重。”
桓侯听了不以为然,还说:自己没病。”
扁鹊见他不听劝告就走了,等扁鹊刚走之后,桓侯对手下的人就说道:“这些做大夫的都是贪图名利的,他们没有本事,就把没有病的人当有病的来治,以显示本领,窍取功利,我怎么可能相信!”手下也是附和着国王,对于大夫一点都瞧不起。
过了五天,扁鹊又来见齐桓侯,作了一番观察之后,对齐桓侯说:“你的病到了血脉,不治会加重的。”
桓侯听了很不高兴,根本没有把扁鹊的话放在心上。再过五天,扁鹊又来见齐桓侯,经过细致的观察,严肃地对他说:“你的病进入肠胃之间,再不治,就没救了!”
齐桓侯听了更生气,没把人杀了就不错了,也没有理睬扁鹊的话。
等到扁鹊第四次来见桓侯,他只瞥了一眼,就慌忙跑开了,齐桓侯发觉扁鹊不理睬自己,就派人询问,扁鹊说:“病在肤表,用汤熨可以治好;病进入血脉,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到了肠胃,用酒剂也能治愈,如今齐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再也没法治了,我只好躲开。”
又过了五天,齐桓侯果然病重,派人请扁鹊来治,扁鹊早已逃离齐国,而齐桓侯因误了治病时机,不久也就死了。”
“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扁鹊就能从齐桓侯的气色中,看出病之所在和病情的发展,这是很不简单的。”
张仲景: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就像扁鹊望诊齐侯之色的时候,齐侯本质上就属于骄恣不论于理,就是说不讲道理这种人。”
“扁鹊看他有病了,他就误解扁鹊,说扁鹊无非想谋利,把没有病的人看好当做自己的功劳,这个就是不讲理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