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太子之位是李渊亲自答应李世民的,到了登基了,你又出尔反尔?”
“事实上,从李世民出征之时,李唐的朝堂上就开始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那就是皇位继承人到底就立长还是立贤?特别是大破窦建德和王世充后,朝堂上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声音已经一波接着一波。”
“作为一个举世无双,帮助唐王朝定鼎中原,立下不世之功的秦王李世民这个太子之位他不该坐吗?”
“这时摆在李渊面前的选择无非就是在两个儿子里面做出选择,要么保住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对李世民的势力进行一系列的封赏,以打消李世民的夺嫡之心。”
“要么改立秦王为太子,同时废除太子李建成的势力,手心手背都是肉,且从各方面来说,当时李建成并无失误之处,李渊也没有理由换掉李建成。”
“李建成其实也颇具帝王之才,他曾在短时间内擒杀高德儒平定西河,随李渊进图关中,为李渊出谋划策,打下霍邑,领兵斩杀潼关守将刘纲,占领都尉南城,保障了李渊攻取长安的后方安全。”
“进入长安后,李渊拥立代王杨侑为天子,改元义宁,李建成继续领兵征讨,平山东,拒突厥,杀乱军,立下了赫赫战功,李唐江山的建立,有他的一份大功劳。”
“只是李建成的功劳相比李世民就显得微薄许多,因为李世民立下的功劳已经是赏无可赏、封无可封。”
“而且李世民常年领兵打仗,手中握有强大的兵马,并且得到了朝廷中诸多武将的强力支持,无论声威还是实力都要强于李建成。”
“但帝王之家必须坚决地做出选择,最终李渊选择了保住太子李建成的地位。”
“为了补偿李世民,册封其为天策上将,给与李世民自主的人事权和收税权。”
“很快李世民这边就俨然成为了一个小朝廷,而彼时的李世民本人心里也是相信自己为大唐打下了大部分版图,立下了不世之功,那么父皇一定会改立自己为太子。”
“与其同时李世民开始积极主动地同手下党羽谋取太子之位,并与太子党开始了你来我往的互相斗争。”
曹操:你看这饼画的是又大又圆!
刘彻:简直是糊涂,这完全是李渊一厢情愿,要知道人家李世民已经不单单是他李渊的儿子,李建成的弟弟,而是整个军团的首领,如果李世民当不上皇帝,那么他们豁出脑袋打天下是为了什么?
朱棣:所有老子又开始打压儿子了呗!
“确实如此李渊在知道这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后,姜还是老的辣直接开始了一系列的打压李世民。”
“这时候李世民也回过神了,身边的大臣们这时也开始清楚的认识到,皇帝是不可能改立太子的,而李世民一旦当不上皇帝,那么自己的下场可想而知。”
“同时李世民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对手并不是自己的兄长,正是自己的父亲李渊。”
“从这一刻起,这个小朝廷的人为了利益,唯一的目标就是将李世民推上皇位,而李渊就是挡在他们路上最大的障碍。”
“这时候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的矛盾彻底爆发了。”
“李建成担心李世民会夺走自己的太子之位,毕竟太子还不是皇帝,位子并非十分稳固,而历史上废黜太子提拔其他皇子的事例比比皆是,前朝太子杨勇被杨广取代便是最好的前车之鉴,为了保证自己的太子之位,他必须消除李世民这个威胁。”
“而李元吉是李渊四子,为人骁勇,猜鸷骄侈,又长得不好看,并不受李渊宠爱,而且无论身材、样貌或是才能都不如李世民,与李世民非常不对付,加上李元吉常年跟随李建成,因此很快与李建成勾结在一起,共同排挤李世民。”
“太子李建成常年帮助李渊处理政务,加上他也颇具才能,又广纳贤才,为人处世圆滑老到,因此也带着李元吉网罗组建了自己的东宫势力。”
“李世民的小朝廷和李建成的东宫势力,开始激化。”
“这时候的朝廷分为了三派: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随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也追随李建成。”
“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李世民旧部跟从李世民,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也在暗中支援李世民。”
“其余将领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看着是三派,可是连李渊都在打压儿子,这时候的李世民应该算一派,李建成和李渊算做一派。”
“这时候还只是矛盾激化状态,还没到不死不休的地步,后面李建成他们的操作,压倒了李世民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建成和李元吉虽然战功比不过李世民,可是他们会来事啊,有时候可不能小看了枕边风的厉害。”
“当上那个位置了,谁又能不搞几个美人呢?”
“喜欢美人的李渊晚年组织了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