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章 城门冲突  三国:克复中原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日后,诸葛巡见到了里长找来的壮勇,一共七人,长得高大粗犷,看着像三十,其实都是二十出头。

穿着五花八门的粗布麻衣,手持诸葛巡命铁匠临时打造的简陋长矛,好在年轻人精神劲儿很足,拿着武器就能展示出一股与农民截然不同的气质。

“孙贵,自今日始,汝便是他们的队率,以后每日除了生产,抽出半日用以训练搏击刺杀之术,每人每月可领五百俸钱,你们的职责就是保卫诸葛山庄和牛山村,免遭盗贼袭扰。”

“东家,这离襄阳近,从没听说什么盗贼啊。”孙贵道。

“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也没有,南阳战事已开,流民很快便会往襄阳逃。”诸葛巡上前揪了揪孙贵的葛衣,“装备先将就着用,护具会有的,马匹也会有的,但要守乡保土,还得苦练真本事,听得否?”

“唯!”孙贵与七人齐声应道。

安排好孙贵,诸葛巡又领着韩嵩来到诸葛山庄,经过数个月的建设,山庄外围的墙头已经圈好,不过里面大部分是空的,只有寥寥几座工坊和库房。

“德高,这段时间,抓紧建一些居所,可简陋些,能遮风挡雨即可。”

韩嵩刚才也听到了南阳突发战事,立即想到了诸葛巡的想法,“东家想吸纳流民?”

诸葛巡点点头,韩嵩脑子转的很快,交流起来,轻松不少。

“战报传来已有数日,快的话,第一波流民已经快渡江了。”

“那东家应该快些行动了,荆州惯例,使君会要求各大家族赈济流民,大家族会趁机吸纳流民,以补充族中佃户。”

经这么一提醒,诸葛巡猛一拍手,“德高提醒的是,得先下手为强!”

诸葛巡当即招呼孙和与自己回襄阳,临行时又想,流民会不会有危险?最终将孙贵和七壮勇也带回了襄阳。

诸葛巡一马当先,最先回到襄阳城,抬眼便看见城外正在搭建棚子。

这就是府衙为了应对流民设的粥棚?看来自己才是最没经验的那个,自黄巾始,襄阳城可能不知处置过多少波难民了。

诸葛巡兴冲冲的回家,开始在库房翻找。

“兄长在寻什么?”诸葛兰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布,成匹的,颜色要淡。”

“这稀罕东西怎会丢这,阿姊屋里有,我去取。”

倒是忘了布是硬通货了,不多时,诸葛兰取出一匹土黄色的葛布,交到诸葛巡手中。

诸葛巡一怔,脑中莫名冒出“黄天当立”四個字。

“兰儿啊,这色可不兴招摇啊,有白色的么?”

“白布春天受了潮,泛黄了。”

“泛黄正好,废物利用,替为兄拿来。”

诸葛兰与白露将布在院中展开,诸葛巡提笔站立,思索着写点什么。

“兰儿,我们来荆州时,你最希望在半道上看到什么?”

诸葛兰不假思索:“肉!”

吃肉,有吸引力,但有点浮夸了。

“当然是吃饱肚子和不要挨冻了。”婢女白露接话。

诸葛巡眼睛一亮,有了!

当即挥毫泼墨,写下“包吃包住”四个大字。

一目了然,言简意赅!

“兄长,这是要作甚?”

“东家一定是有了钱,所以想大发善心照顾和我们一样流落荆州的人。”

诸葛巡投去一抹赞赏,“白露,你比兰儿聪明。”

诸葛兰瘪了下嘴,瞪了眼白露。

待墨迹干透,诸葛巡当即卷了布,带了绳,出城与孙家兄弟汇合。

马刚到城外,便见两拨人正在对峙,其中正有孙贵。

孙贵对面,一名裹着黑帻的壮汉,右手反握着一柄环首黑刀,左手指着脚下的地,“这是我蔡氏定的地方!”

“明明是诸葛氏先占的。”孙贵不服气的回道。

诸葛巡环视一圈,襄阳城门外一条宽敞的官道笔直向北,将城外分成东西两半。

西半是简易军营,是守卫和巡逻兵的临时驻地,东半本是空地,现在府衙正在距离城门最近的位置搭建粥棚,更远的城墙下,也有三三两两正在搭棚的劳工。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以施粥之名,行招募之实的各大家族,只不过离城门越近,位置越好,所以小家族们默契地空了一段好位置,留给蔡蒯等大家族。

然后孙家兄弟不懂这种潜规则,傻乎乎地将没人的空地占了,等蔡家人来了,便出现了冲突。

诸葛巡引马上前,当即喝住孙贵,“阿贵,带人过来!”

孙贵一听是东家,顿时多了一份底气,“东家,蔡氏仗势欺人,想抢我们棚位。”

“阿和呢?”

“兄长他去买大釜了,这一排棚子,都是要建粥铺安置难民的。”

孙和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