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5章 西方的逻辑  红楼:我是贾琏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5章西方的逻辑

这一期学习班办的极为成功,下一期的学习班很快又办起来了,人员肯定是不缺的。

二代们是变老实了,但是架不住通州地面鱼龙混杂,什么妖魔鬼怪都不缺。

治安变好了,原因自然是五城兵马司的积极性在发挥作用。

新的学习班成员比较混杂,主要以帮派头目为主。

这帮人不比二代们,他们是会反抗的。

为此贾琏借题发挥,抓了一波人。年龄都不小,开香堂时坐首位的那种。

底层的苦哈哈,倒是一个都没抓,即便抓了人,打一顿,关一天也就放了,还给治疗给医药费。反正就是区别对待,有官府的名义,没掀起太多的波浪就平息了。

坊间流传着一条消息,五城兵马司的贾大人,素来秉公执法,从不针对苦哈哈的百姓。

“名字都登记下来,以后这些人要定期到学习班短期培训,要形成制度。”

帮派在官府看来就是抹布,有用的时候用一下,没用的时候丢一边。

贾琏则把帮派看做社会治安的潜在威胁,有事没事的敲打一下,顺便创收。

帮派大佬们挺威风的,进了五城兵马司,全都老老实实的。

这就是官府的威慑力!

辛苦两个月,学习班的规模越办越大,第二期达到了二百人,分四个班,学费分别为三百两,二百两,一百两,五十两。都是根据这些人的财产来决定价格,量身打造。

你就别说都察院的上官们了,五城兵马司的同行们,都被贾琏不间断的骚操作闪了腰。

学习班里,就没有不要求进步的,要求上进的。

个别冥顽不灵的,贾琏也不打不骂,丢小黑屋里关三天。出来之后,全都老实了。

那种除了一日三餐,人都看不见一個,也没人跟你说话的屋子,住一天就崩溃的都有。

三天不管用,关十天呢?好人都给你折磨疯掉。

贾琏的名声呈现出两极分化,一种是夸他的,京城犯罪率呈现出断崖式的降低,以前带着仆从出门,遇见的别管是人是鬼,都要摸一把的恶少,如今很难再看见一个了。那些为了地盘,没少抄家伙的帮派,如今也学会了坐下来喝茶谈判了。

于是贾大人治理卓有成效,京城治安大大好转的风评出现了。

另一种骂贾琏的则难听的很,死要钱这个标签,简直就贴在了贾琏的脑门上。也就是干不过他,不然很多人高低要搞贾琏一个半身不遂的。

五城兵马司内部倒是比较团结的,毕竟社会地位提高了,待遇也提高了。

这充分说明了,有一个好领导的重要性。

民间的口碑就更高了,酒肆茶楼里,不少说书先生收了贾琏的好处,自然要吹他。

报纸方面则不一样了,一边是民生报,宣传贾琏的正面形象,另一边则是杂七杂八的报纸,他们倒是不敢点名道姓,只能暗戳戳阴阳怪气。

顺便说一句,民生报开了先河之后,民间报纸如雨后春笋,最迟七八家,现在有三十几家。就这,还是贾琏给承辉帝出了主意,让他搞准入制度之保存下来的,巅峰时达到七八十家报纸,管理根本不存在。

说起来,礼部还要感谢贾琏的,他的建议等于给礼部创收了。

办过报纸的都知道,大多数报纸都是亏本的买卖,除非能有广告收入。

民生报有宫里的补贴,又养了一帮报童,消息来源充分,自然是行业翘楚。

从报纸的角度看,贾琏的名声还是很正面的。那些诋毁贾琏的报纸,更多是一些喜欢猎奇者才会相信。什么冲冠一怒为孪生姐妹这种谣言,绝对是不存在的。

南如烟,南如水,这种名字一听就是艺名,姐妹俩也忘记了本名了,三岁就被父母给卖了,本名叫啥也不重要了。

这对姐妹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一个单独的院子住下,下面有七八个人伺候着。戏还是要唱的,但如今在台下不会有不开眼的作死者。

这主要得益于,每次出现刺头,都会被抓进五城兵马司上学习班,次数多了,都老实了。

春晓戏院生意火爆,绝对不是因为戏唱的好,而是因为这对姐妹。

外面都在传,这对姐妹被贾琏包养了,传的活灵活现的,细节拉满那种。

南家姐妹当然最清楚了,她们自打上一次在五城兵马司见过贾琏后,至今再未见到。

生活上的改变,全是倪二在张罗。

安顿好之后,倪二向贾琏做了汇报,希望他有时间去视察。

对此,贾琏表示最近比较忙,没时间去视察。

贾琏不是啥好人,而是真的比较忙,上班可以摸鱼,但不能翘班,下班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