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太白书院(上)  忘江湖之蛟蟒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太白书院(上)

八角三人吃着没有一点荤腥味儿的素面,吸的滋溜滋溜的,仿佛这也是美味的食物,总之现在在他们眼里,比白面馒头加白菜好吃的就是美味。至于其他人谈论的什么重宝出世,他们反而不怎么在乎,就当听个乐子,毕竟三人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三个人一起都不够一个人打的。于是吃完把汤喝干,便出了饭馆,商议之后决定去闻名天下的“太白书院”游玩一番,既来之,则安之,这书院肯定得去看看。

询问了一番路人之后,就往太白书院走去,太白书院就是围绕着李太白故居而建的,而且李太白如此出名,太白书院自然人来人往,大多都是慕名而来的文人骚客,希望能瞻仰那个诗仙的真迹,就不枉此游了。三人来到书院门口,大门上方写着“太白书院”四个大字,据说这四个大字还是赵王所赐,所以不管你是何方达官贵人,身份如何显赫,进入这个大门之后必须下马而行,更不能在书院能动武,如有违反,则视为欺君之罪,轻者牢狱之灾,重者人头不保。

“这赵王的字也不咋地嘛?是不是?还不如我呢”八角说道

“你欣赏水平有问题吧,还是审美能力扭曲?我父。。不,我大赵王陛下的字那是师从于文学大家姚安之,深得姚大家赞誉,说其字有文骨,已有大家之风范。”赵小凤一听八角损父皇,那肯定不能行啊,心急之下,差点说漏嘴,还好二人没有注意。

“那姓姚的要是敢说不好,估计现在他早就变成孤魂野鬼了,拍马屁懂不懂?”八角狡辩。

“切,你懂什么?当今赵王贤名在外,事必躬亲,是个难得的仁君,才不是喜欢被人阿谀奉承的昏君。”赵小凤毫不相让。

一休面带无奈,这俩货真是去到哪吵到哪,没有一点点预兆的都可以成为吵架的理由。一休只有说“二位大侠,能不能不吵了,咱快进去看看吧,等会天晚了,什么也看不了。”

说罢,三人才开始在书院中游玩,即是特为太白诗仙而建,又要彰显赵王的贤能大气,这书院自然从设计到建设都是出自名家之手,据说这书院中的琉璃瓦就是和皇宫中是一样的,这对于书院来说又是一种荣誉,毕竟皇家之物可不是能随便用的,那可是犯禁的。这太白书院名声甚广,自然求学的各方学子众多,况且当初建立这书院的初衷“公平和自由”,不管你是穷是富,是官是民,只要你能考取书院,书院就会一视同仁的教导你,至于自由,只要你觉得你可以毕业或者你想去四处游历一番,也可以向书院申请,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诗仙太白的众多名诗都是在游历各地大好河山后有感而发的,譬如《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都是如此。所以每年都有大批学子四处游学,书院更是规定每年必须上交外出游历写的一些诗文,才能顺利毕业。

八角一行人逛来逛去出了发现书院占地大,景美以外,也没啥特别,再就是三人发现书院的小竹林中有竹鸡出没,那可是不论烤还是炖汤都是很好的野味,但是碍于现在光天花日之下也不好去抓,所以只能先放任它们,待天黑从长计议。最后大家决定既然来了,那还是得去瞻仰诗仙大人的真迹,真迹自然就在他的故居中留存,于是到了诗仙故居门口,一看这也许是书院里面管理最严的地方了,进门有专门的人员检查,严禁带烟火入内,以防不法分子点了这诗仙唯一的故居,出来的时候也有人检查,防止有人把真迹偷出来。三人还是挺规矩的接受了检查,三人年纪不大,看着也不像什么不法之徒,顺利的进入了李太白的故居。屋里的墙上大多挂着李太白当年自己写的诗文,八角,一休都很认真的看,而且越看越认真,最后都定住不动了,在赵小凤的眼中,这俩货是在发什么呆呢,还是装文化人,不懂装懂。

而对于八角和一休来说,在进入房子看见第一幅真迹开始,他们眼中就充满了震惊,八角虽然因体内有寒毒无法修行,但是修行天赋还是很好的,陈安之都曾经说过如若八角不是被寒毒所困,定是个修行的好苗子,况且八角的字也被陈安之称赞过字中甚至透露出一丝剑意。在师傅师兄身边那么些年,耳读目染,对于诗文之中透露出来的剑意还是能真真切切的感悟到,而且似乎这些剑意引导着八角进入了一种玄而又玄的状态,假如陈安之在这里,就知道八角已处于神游境界,一个平凡的孩子因为诗仙的诗文而进入神游境界,这可是不得了,要知道这种神游境界对于修行之人来说是多么的可贵,越是修行高的修行者越希望能进入这种状态,对于他们破镜提升对于武学的领悟大有裨益,很可能一次入境就能破境界,甚至连破几境,这样的传说也不是没有。至于一休,看到这些字后,发现自己修到“二”的境界有要往“三”境突破的样子,自己也进入了师傅所说的入定之状,更有一些对“道”的感悟,于是更是认真的去领悟。

“喂,喂,八角,一休,你们没事吧?这是着魔了?还是鬼上身了?可别吓唬我啊”赵小凤摇晃着二人道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