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能领兵者,谓之将也,能领将者,谓之帅也。  剧透子嗣六维图,老爹们坐不住了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出疑问,究竟是“穷寇莫追”还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是有“困兽之斗”的说法吗?】

【此两者分别是战术和战略层面的问题,需要具体分析。穷寇莫追是战术层面,指的是不要对敌军残部压迫过甚以防他们回身做困兽之斗,无端造成己方伤亡。从战场实践来说就是不是不追,而是追的不紧,既不让敌军有时间重新调整也不断掉敌军逃出去的希望。】

【“宜将剩勇追穷寇”是战略层面,是在战略上要趁着敌军因为失败导致军心涣散的时候进一步打击敌军,让他们尽早崩溃。中间的区别就是穷寇莫追是说某一个或者某一小撮敌人,局限在一个不大的区域,指的是敌方基层军人尤其是普通士兵。而宜将剩勇追穷寇是在国家层面上,要的是消灭敌方政权,针对的是敌方高层。】

刘邦对此笑道:“当初项羽在彭城若是继续追击,我哪里还有活路可走?”

鸿门宴上项羽本可以杀掉他,却顾及一时不良的政治影响而放跑了刘邦。

楚汉在荥阳、成皋周围对峙时,项羽有机会彻底打败刘邦,但只顾眼前而不思长远,错失良机。

兵败彭城退至荥阳时,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这时项羽犹豫不决,想进不进,想退不退,在军心动摇的情况下吃了离间计。

后来项羽进兵占成皋时,本应乘胜追击,却掉头向东打彭越去了。结果刘邦得以引兵渡河,重新攻占了成皋,得粮仓。

反观刘邦自己,他抓住楚军在汜水半渡的时机,大破楚军,又果断撕毁盟约,在垓下一举歼灭楚军。

【在出兵之前,李世民就对李渊说过,晋阳是李唐之本,后方大根据地,必须重新夺回,所以必须趁机攻灭刘武周和宋金刚在晋阳的所有力量。】

【举个例子。白起坑杀了四十多万赵军时曾提出趁胜灭亡赵国的想法。虽然有不少人指出这个想法风险太大,其他国家会救援,同时秦军长驱直入,并且经过了多方大战之后消耗太大,要是输了后果难以预料的说法。】

【但其实在白起对楚国的多次战役中证明了他有过这方面的经验,攻破楚国都城后继续追击,几乎攻陷了楚国的大半领土,更何况是领土范围更小的赵国?未免不能一试!】

【唐军继续追击,宋金刚率两万部队在介休城西门背城布阵,南北长约七里,李世民命令秦叔宝、程咬金攻打北端,翟长孙、秦武通攻打南端,徐茂公等从正面迎击。战斗中,徐世绩等被宋军击败、后撤,宋军趁势反击,李世民亲自上阵抵挡,唐军将士齐心合力,打败宋金刚。】

【尉迟敬德领着小股残兵退回介休城。这时,在并州的刘武周得知主力已经被全歼,就弃城逃往突厥。李世民欣赏尉迟敬德的勇武善战,派人劝降,尉迟敬德见大势以去,就投降了李世民。】

【转守为攻,气势如虹,就算面对险境,他也能强硬地打下去,冒着风险都要打下去。可见在战斗时,李世民非常擅长抓住机会,他的战场嗅觉非常灵敏,颇有项羽“兵形势”的打法,但抓住机会后就要进行到底,不是中途停止。】

【由此可见,李世民能将能帅。能领兵者,谓之将也。能领将者,谓之帅也。】

【就在唐军进行柏壁战役的时候,王世充趁机扩充地盘,占据了河南大部分州县,自立为夏王的窦建德也在河北境内大肆扩张,因此,在刘武周被剿灭后,中原已经形成了王、李、窦政权三足鼎立的局面。】

【前面的两次战斗只说了李唐防守反击,李世民多以以逸待劳的战法得胜,有人说了他只能打反击,但是后来的东出,则是对他全面的军事能力的最好证明!】

【李世民任命罗士信为东征大军先锋,率部进攻。王世充得到消息,亲率大军3万前来,从此开始了大唐统一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洛阳—虎牢战役。】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