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行军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不肯抽鞭相向,遇到险阻就下马步行。枣红马仿佛通人性,对新主人十分欢迎,并不偷懒。

如此赶到天黑,标营才走了不到四十里路,官兵又累又饿,身上大多淋湿。

夜幕降临,雨势依然不减,道路湿滑难行,点上火把用不了多久就会淋灭。

焦琏下令宿营,找到一处废弃的村庄落脚。明末天下纷乱,很多村庄废弃,宗族筑坞堡聚居,以避兵乱。

冒雨赶了半天路,终于能够休息一晚,标兵们大为庆幸。焦琏却是丑话说在前头:

“诸位兄弟,我已向留守许诺,保证三天后抵达桂林。今晚大家务必好好休息,养足精神,明天一大早起程,务必要在十一日抵达桂林。”

标兵都是陕西老卒,久历戎行,吃苦耐劳,与焦琏情同手足,对焦琏的命令毫无怨言。

明朝在陕北共设四镇,皆为边防重镇,孕育出了无数精兵强将。此外,李自成、高迎祥在陕西起义,也锤炼出了许多精悍的陕西兵将。

若论明末清初的汉人兵将,自然应以辽人为首。辽人之下,陕人可称第二。

岑丹初是焦琏的贴身亲兵,来不及吃干粮,一会收拾房间,一会烘烤衣服,又要擦拭鞍甲,投喂马料,忙得不可开交。

焦琏见状,说道:“丹初,你第一次强行军,先去休息吧,剩下的事我来干。”

岑丹初十分乖巧,说道:“大帅,我不累,等忙完再休息。”

焦琏把脸一板,说道:“现在就去休息,这是军令。”

岑丹初只好作罢,对焦琏更加敬重。为主帅者,不仅要战时勇于冲锋,平时也得与士卒同甘共苦。

夜色渐深,雨势也慢慢减小。岑丹初躺在地上,心中慷慨颇多。要加强学习呀,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实践中学,更要向强者学习,不管他是领导还是敌人。

次日早晨,天还未亮,岑丹初就被叫醒。他年轻力壮,一觉之后,昨天的疲劳一扫而空,身上又有了使不完的力气。

雨势减小,标兵吃过干粮,继续赶路。今天的路程都是上坡路,积水不多,下午时抵达兴安县。

听说快走一半路程了,岑丹初大为振奋。照这个速度,标营明晚就能抵达桂林了。

焦琏却给他泼了碗冷水:“小子,不得放松。再往南走就是严关,道路陡峭难行。咱们还得加速行军速度才行。”

岑丹初闻言,心中一凛,说道:

“大帅,书上说,秦始皇攻灭六国,又发兵南下,取岭南,破交趾,走的就是严关。始皇帝又在严关前后修筑灵渠,沟通漓江与湘江,从此把岭南、交趾纳入汉家王朝。”

焦琏呵呵一笑,说道:“你小子年纪轻轻,肚子里倒有不少墨水。岑家有后,我也深感欣慰。”

当晚,标营摸黑行进,于戌正时抵达严关。严关有大军守卫,设施完善。标营在严关借宿休息,不必细表。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