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内讧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月下旬,满清怀顺王耿仲明率部抵梧州,与恭顺王孔有德、智顺王尚可喜会师,目标遥指桂林。

满清广西巡抚耿献忠遣使来桂林,妄图劝降瞿式耜。

这位耿献忠也是陕西人,选贡出身,去年还是南明官员,任广西布政使。清军入广西,耿献忠投降,被满清授为广西巡抚。

不得不承认,清廷很擅长“统战”“人才”。为引诱明朝文武官员投降,常常不吝官爵。

譬如,清初有段时间,汉臣党争,围绕是否失身于大顺政权,互相攻讦。清廷很快结束了这场党争,并颁布了一项政策:“明朝官员曾仕于大顺政权者,投降清朝后,一概不予追究,并以在两朝中较高的官职相录用”。

再譬如,满清入关后,起用阉党余孽冯铨。冯铨在天启、崇祯两朝已成过街老鼠,为士林所不齿。然至清朝,冯铨最后竟然仕至中和殿大学士。要知道,中和殿大学士为诸殿大学士之首,清朝两百多年才有五个。

冯铨这种贰臣已经失节,为世人所不耻,反倒无所顾忌,甘为满清的走狗。

面对耿献忠的诱降,瞿式耜当然不为所动,命人焚其书,斩其来使。

一场大战又将拉开序幕。

然而,可悲的是,就在清军即将大举进攻之际,明军内部又出了幺娥子。

武冈公刘承永带领三千人马,先前驻守在白石潭。四月二十三日,刘承永带兵叩门,要求入城。

刘军纪律败坏,瞿式耜屡次拒绝他入城。可这一次,刘承永带有永历帝的诏书。诏书说刘承永忠勇可嘉,要瞿式耜调和诸将,共卫桂林,云云。

不用说,刘铁棍把持朝政,逼迫永历帝写下了这封诏书。

瞿式耜明知不妥,只得迎接刘承永入城,把他的三千兵马安置在北城一带。

却不料,刘承永根本不安好心,一入城就开始找茬。

二十五日,刘部军士哗变,抢劫市集。焦琏派兵弹压,两军发生摩擦,但都很克制,没有出现伤亡。

二十七日,刘承永变本加厉,怂恿军士到留守府索取军饷。

四百多名军士,把留守府围得水泄不通,逼迫瞿式耜供应军饷。

瞿式耜无奈,搜索府中库藏,得四百余金。军士不足,哗如故。

妻邵氏、妾金姬捐献首饰,合两百余金。军士仍旧不肯罢休。

焦琏闻讯大怒,乃召集标营,备齐军械,前往留守府解围。

岑丹初为瞿式耜门生,忧及老师安危,率三队先赶至留守府。

刘军围府甚紧,皆盔甲鲜明,显然有备而来。府中不通消息,外界惊疑不定。

岑丹初率队冲突向前,必欲冲入府中。他深知,刘承胤、陈邦博心术不正,清军一到,很可能就会投降。

这种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这些哗变的军士,莫不是要劫持留守?若留守有个三长两短,则桂林危矣!

刘军一员裨将,人高马壮,身披金甲,身材魁梧,拦住丹初,说道:“武冈伯派人与阁老议事,事涉机密,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能身披金甲,想必是皇帝所赐,身份定然不凡,十有八九是刘承胤的亲信。

丹初年轻气盛,却不惧他,怒气冲冲地说道:“我乃阁老门生,要十万火急的军报,非入见阁老不可。”

那裨将欺他年轻,一把推开丹初,说道:“我乃堂堂总兵官,宿卫皇上,受赠金甲宝剑。尔乳臭未干,哪敢出言不逊?”

丹初气急,又碍于他的身份,指着他的鼻子说道:“尔围困留守府,实乃叛逆!”

裨将被激怒,抽出宝刀,指向丹初,说道:“你冒犯上官!你……”

既已出刀,丹初也不客气,拔出长刀,与之交战。

论实战性,双手持刀比单手持剑要好得多。不过三个回合,裨将便挨了一刀。

“啊!”他惨叫一声,退后一步。

原以为只是军士之间的斗殴。这种事情军中常见,只要不伤人性命,后面都可设法弥合。

因此,裨将麾下的军士都已拔出刀剑,却无人上前。

岑丹初如同凶神恶煞,却不相饶,上前一步补刀,切开了裨将的喉咙,喝道:“兄弟们,刘军谋逆,意欲劫杀留守。诸君为民除害,杀!”

标兵得信,纷纷拔刀刘军。两军械斗,留守府前顿时一片血海。

战不多时,岑丹初冲进留守府。见瞿式耜安然无恙,师徒两个抱头痛哭。

看着府内外乱七八遭的尸体,瞿式耜悲愤交加,说道:“坏了!这下惹了刘承胤!坏了!”

岑丹初提醒他道:“老师,刘承胤心术不正,一向以保存实力为能事。刘承永在桂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派兵围攻老师,反心已昭。请老师下令,许我等诛其元凶,将刘军逐出桂林!”

不久,焦琏赶到府内。三人略一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