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章 奇袭栗木岭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戌时,栗木岭遍地都是火把,如同点点繁星,把山路照得通明。

清军白天大败,上千溃兵挤在栗木岭,等待盘查。何国驹带着两个瑶人同袍,穿着清军服饰,混在败兵之中。

排了许久队,终于轮到何国驹了。第一次当细作,他略微有些紧张。

旁边不时传来求饶声、惨叫声,清军正在盘查可疑溃兵,稍有不合就当场斩杀。

一个千总模样的军官,操一口辽东口音,不耐烦地喊道:“腰牌!”

何国驹取出腰牌,躬身递给千总。

腰牌没有问题,千总又喝令道:“摘帽!”

清军经制之军除八旗外,就是绿营,多由投降的明军改编而成,因使用绿色旗帜,故称之为绿营。

何国驹等人假扮的就是绿营兵,戴凉帽。他摘去凉帽,头发引起了千总的注意:是个短毛,似乎是个瑶人。

清军把明军分为短毛和长毛。长毛顾名思义,头发长,留得久,多年坚持抗清,战斗力往往更强。短毛说明剪辫留发不久,战斗力往往相对更弱一些。

满清的剃发令极为暴虐,“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激起了汉人的激烈反抗。清军为了压制汉人的抵抗意志,除了屠城之外,还大规模地搜杀留发之人。

生逢乱世,百姓命如草芥。清军来,要赶紧剃发。明军来,则要赶紧剪辫留发。否则,军队就会以通敌为名,捕杀、洗劫发型不对的百姓。

孔有德所统率的清军中,便有不少短毛。进入广西后,不少瑶人土兵附从。千总见何国驹留的是短发,像是瑶人,虽有注意,却并不惊讶,只是冷冷地说道:“短毛的,到右手边去。”

右手边站着一大队兵丁,集中盘问短毛士兵。大敌当前,清军防备特严,鉴别不了身份的,统统以细作论处,当场斩杀。

若到了右边,一定凶多吉少。何国驹有备而来,急忙取出腰间的银印,说道:“大帅,小人决非奸细,有宝物奉上。”

一听有宝物,千总眼中放光,取过一看,竟是广西巡按的银印。

巡按御史是明朝特有的官制,和巡抚一样,代朝廷巡视地方,后来逐渐成为常设官。

巡按御史只有正七品,但由天子授权,职权很大,可以纠弹地方一切事务。

明朝官制设置得很巧妙,为制衡大臣,设置了不少品秩不高、职权很重的岗位,在外如巡按御史,在内如六科给事中等。

这种位卑权重的岗位,多选用初入官场的年轻新锐。年轻官员有朝气、有干劲,也乐于担任巡按御史、六科给事中等官员。

明朝官场用人常常不拘一格,由正七品的巡按御史直升为二、三品大员的,比比皆是。譬如,明中期“救时宰相”于谦,就由江西巡按超擢为兵部侍郎。

地方十三省巡按御史,任职只有一年。年轻的巡按们往往很珍惜这一年任职,在任上锐意进取,敢于纠弹不法。

然而,凡事过犹不及。到了明朝中后期,巡按的权威甚至盖过了巡抚。明史有曰:“神庙以来,巡按执奏,大抵抚臣见屈,按臣见伸,故属吏之畏按臣甚于抚臣。”

满清承袭明制,在清初亦设有巡按。不过,满清多从八旗选拔督抚,这些督抚骄悍不法,时常虐杀巡按。

康熙年间,满清干脆裁撤了巡按御史一职,官场用人完全遵循资历,又在文化上大兴文字狱。从此官场昏暗,文人禁声,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

却说千总见到广西巡按的银印,如获至宝。如今是永历元年、顺治四年,满清还在各省设有巡按御史。千总是辽人,深知巡按权重,自己得了银印,就能结交广西巡按。

清初律法极严,掌印官丢了官印,按律当斩。此时的广西巡按,说不定正愁得不行呢。自己及时奉送银印,巡按一定会感恩戴德。人家可是有单独拜发奏折的权力的,到时请他在奏折中带上一笔,为自己吹嘘一番,不比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强多了?

何国驹见状,便知千总中计,便大声嚷道:“大帅,我三人献宝有功,皆是屠大帅的部下。恳请大帅开恩,许我等回营伺候屠大帅。”

后面的溃兵也纷纷嚷了起来,说道:“大帅,我等决非奸细,求您开恩收留。”

“我等皆是忠良,年初就归顺了天军,是屠大帅的部下。”

“我今日厮杀一日,至今不曾进食。大帅若有面饼凉水,请赐一些。”

“我等为天军卖命多时,若被归为奸细,身首异处,岂不让忠义之士寒心?”

……

队伍有些骚乱。千总连忙站了起来,派兵弹压队伍,然后问何国驹:“你是屠列鳌的部下?原是哪里人?何时归顺的?”

何国驹有备而来,说道:“我等皆为屠大帅的部卒,平乐人,今年二月时归顺。”

千总盘算一下,觉得何国驹说得靠谱,凑近一步低声问道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