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天赋延伸  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灵帝刘宏时的宦官势力,以张让,赵忠为首,外界统称十常侍。

这些宦官不但自身卖官鬻爵,祸乱朝纲。

他们的亲属,同党更是遍布天下,横行乡邻。

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乱国,终会不可收拾。

郎中张钧就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指出,黄巾起义是外戚、宦官专权,逼出来的。

这是东汉崩溃,进入乱世的重要诱因。

而在这个晚上,外戚和内宦的冲突终于正面爆发,第一个死的是何进。

曹操一直在等的机会也来了。

盛夏的夜晚,天气变幻。

之前星斗满天,此刻却乌云滚滚,雷雨将至。

“公子。张让等宦臣在宫里行走多年,究竟有多少人被他们控制收买,很难判断。外宫这些哨卡说不定就有他们的人。我们贸然进来,怕是一头扎进他们的布置里。”

随在曹操身畔的萧项,常人身形,眼神锐利,披轻甲。

曹操选的道路是比邻宫城外围的区域,规避了大量固定的宫禁。

两人沿路往西,而不是深入皇宫。

曹操忽道:“前方有一队禁军巡检,大概三十人,弓弩上弦,处在随时作战的状态,可能是张让的人,我们避一避。”

后方,甄烟走在建筑物的暗影里。

她的身段丰腴,步履却很轻盈,落地无声。

她一直在尾随曹操,却是越走越惊讶。

曹操似乎对宫禁,对沿路的风吹草动,了如指掌,洞悉无疑。

在甄烟的瞩目下,曹操带着萧项,利用宫内巷道,建筑物的阻碍,从容避开了数队巡检禁军。

从旁观的角度看,但凡有宫内的人出没,曹操必能先一步察觉。

在聆听战场的能力加持下,曹操依靠听力,精准捕捉到沿路变化。

包括巡检禁军的数量,脚步,身上甲胄轻阖的回声,甚至连呼吸的微响都被收入耳内。

声音的世界,不受视力,建筑的阻碍,覆盖着一切。

每個细节,在曹操的听力下都被洞察的清清楚楚,如同目见。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耳朵寻找着光明……曹操挑了下嘴角。

他闭上眼睛,听觉和感知配合形成的‘世界’,变得愈发清晰。

有时,宫内禁军的巡检,从某些建筑后转出来的刹那,曹操正好带着萧项,转入另一处地方,规避了禁军的视角。

两者只差毫厘,就像事先彩排过,匪夷所思。

曹操和萧项持续深入。

反而是后方的甄烟很难隐匿身份,紧跟曹操,规避了两支队伍后就被人发现,需要出示身份玉牌,得人验证,费时费力。

她很快就把曹操跟丢了。

后世的史书记载,曹操年轻时,真的尝试过潜入宅邸,亲自刺杀张让。

目的是诛首恶,杀一人以稳定局势。

但历史上的曹操,显然失败了。

眼前的展开,则像是历史的重现。

曹操利用开挂的听力,进入宫内,过程有惊无险。

不过这里毕竟是皇宫,有些位置不是靠先知先觉就能进入的。

前行了一段时间,曹操避开去尚书台的路径,转而来到一座荒僻的建筑外。

左右无人,周边的院落寂静无声。

院门处放着两尊高达丈许的兽型石雕。

萧项看着曹操走上去,伸手平推。

当他在两个不同位置先后发力,那石雕无声无息的平移了近三尺。

地面露出一个狭窄的地道入口。

皇宫有暗道不奇怪,但曹操是怎么知道的?

他身后的萧项很快想到一种可能性。

大宦官曹腾,也就是曹操父亲曹嵩的养父在世时,曾是宫内的大长秋,太监之首。

他在宫内数十年,多次在权力交替的过程中站队成功,被皇帝,太后视为心腹。

宫里的密道若有人知,曹腾是首选。

即便皇帝不清楚的密道,曹腾知道也不奇怪。

皇朝末年,宫里的权柄更迭太快了。

曹腾却在宫里掌权数十年,历数代皇帝而不倒。

萧项反应过来时,曹操已躬身进入密道。

密道在两人进入后重新闭合,设计的相当精巧。

……

尚书台是宫内中枢,皇帝传达命令也得通过尚书台拟定,方能出宫。

张让杀何进后,只有控制了尚书台,才能最快应对宫内宫外的后续变化。

此刻的尚书台大殿,灯影摇曳。

张让这位大宦官,身穿宫袍,苍老的面容上布满了阴厉。

他面前的木案,放着一颗滴血的人头,怒目圆瞪,正是死不瞑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