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1章 未来日记  未来邮币日记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6年9月20日”

“今天是我入行这么久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关于‘连体钞’这种产品,不得不说,它真的很像假的。绝大多数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包括老一辈……”

……

“06年9月30日”

“今天,邮币卡市场上下的疯狂,让我意识到就在短短的十天前,我刚跟人生的第一次‘暴涨现象’擦肩而过。没想到央行的一个公告竟有如此威力,‘分币八连体’在短短十天的时间里,暴涨了接近四倍……”

……

“06年10月5日”

“疯了,它一定是疯了。我本以为5倍已经是它的极限,谁知道自己还是保守了,今天它的价格已经超过了300元。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十几天前那位老先生的要价只有20块。十五天,15倍!而且,它好像还在涨……”

……

拥挤的地铁一号线里,正值上下班高峰期,吕峰在车厢连接处终于找到了落脚的空间。就算是长年20度的空调也无法压制住额头的汗水。

作为广州地铁“死亡三号线”的延伸,一号线体育西到公元前段,同样是打工人的噩梦。

吕峰深吸一口气,从已经磨白的帆布包里面掏出一本花皮的记事本,手掌轻轻在那假牛皮上的“日记”两个字抚过,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泛起日记里第一页的内容。

它记录的日期,真是2006年9月20日。

正是今天。

简陋的日记本里,字迹并不怎么工整,可是在吕峰看来,却是透着一种诡异的亲切。之所以亲切,是因为这上面的字体,俨然就是他自己的,而说到诡异,则是因为这本日记主人的姓名跟他一模一样,可是他敢保证,他绝对不可能写过这些内容。

何况,如果上面的文字都是真实的,那么说明它出自未来的“吕峰”之手。

念及此,吕峰好不容易平复的心情又开始焦躁起来,额头渗出更多的汗珠。

日记所记载的内容真伪如何,今天将得到最直接的验证。

9月20日!

“穿着短衬衫,带着MLB经典黑色鸭舌帽的老人,二十套《第二套人民币分币八连体》,要价20块钱一本,最后没能成交。”这其中的三个重要信息包括了:老人、分币八连、20块钱一本。

作为邮币卡市场一个小档口里面的小工,吕峰接触这一行也只有三个半月。严谨点来说,他是从高考结束之后的第三天来到省城,并走进邮币卡这个他此前从未接触过的行业的。

在无意中得到这本日记之后,吕峰刻意留意了一下市场上关于“分币八连体”的信息,得到的结果是,确实有这个品种,不过现在的行情不温不火,甚至没什么人在意,价格从2000年的24块钱左右,跌到了现在17块左右,而且还是无人问津的状态。

按照市场大部分人的说法,这个品种没人运营,已经废了。

如果日记里的记载是真的,那么它将迎来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也就是五天之后,央行将发布一个公告,宣布无号纸分币(包括1、2、5分三个面值)将在明年的4月1日起停止流通,下个月1号开始,各大银行将进行为期半年的集中兑换。

如果与日记里重叠的今天发生的一切是真的,那么9月25日的央行公告也将如期而至,而关于‘分币八连体’的这一波超十倍行情,也将会出现。

吕峰口干舌燥,心跳加速。

对于一个刚刚高中毕业,而且成绩一般到差点不敢参加高考的学渣来说,钱是自己离开家乡,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省城,唯一的动力和追求。

尤其是在三个半月里,他一次次意识到成年人的世界里,百分之九十九的尊严,都是钱给的。

邮币卡这个行业更是如此。

从事这个行业的,哪个不是幻想着一夜暴富,哪个不是把钱看成终极目标?

可惜的是,他够不着邮币卡收藏从业者的门槛,甚至连个“散户”都算不上。

一千多的工资,就算是跟邮币卡市场扫地的大妈相比,差距也不小。

吕通打听过,阿姨的工资已经升到2300了。

三个半月的努力,就算是省吃俭用,加上离开家时父亲塞给他的所有私房钱,也只有五千出头。

吕峰一直都很想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可是来这座城市三个半月,他连天河电脑城都不敢走进去。

这点钱,在动辄几千几万的收藏市场,连个像样的藏品都买不到。

听说,一张80年发行的8分猴年邮票,市价已近万!

报站的声音终于响起,吕峰随着人潮被挤下了车,在西门口B出口右转之后的第一条街道里,林荫之下就藏着全国最大的邮币卡市场之一——纵原。

总计三层的邮币卡市场,吕峰所在的档口就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