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带你去看看那火器的威力。”
宋三顺兴冲冲带着小侄女到了一处空旷原野,原野里建了一个很大的院落。
他端出一个木匣子,匣子里放了五把一尺多长的火器。
“这次只做出五把,每把都试验过。”
宋三顺拿出一把火器,举手示范给小侄女看:“目光看着管子上的瞄准点,将其对准目标扣动扳机。”
砰!一声巨响。
院墙上挂着的一块砖头被击碎。
长安激动不已,赶紧也拿起来一把,学着叔叔的样子装上铜制子弹。
瞄准!射击!
砰!又一声巨响,长安的手腕都被后坐力给震得发麻。
若非自己力道够大,稳住后挫力,估计这一下就射偏了。
随后,她又试了好几下,渐渐有些上瘾。
“子弹不多,别用光了。”宋三顺提醒小侄女。
长安连忙点头,将火器放进匣子里。
宋三顺收起匣子,说:“火器的子弹都是铜做的,使用起来很费钱,你确定继续做下去吗?”
“再做五十把,火弹多点。”长安:“这五把火器咱们分了,我留两把,叔叔你也留两把,另一把交给赵渊。”
赵渊本想跟老爹去北疆,结果老爹走的急没带上他,他正懊恼呢,自己真怕赵渊一个人跑去北山卫所,所以就给他一把火器让他高兴一下。
宋三顺蹙眉:“给赵渊?万一那孩子不小心走火怎么办?”
“不会,赵渊做事可认真了,只要跟他说明其中厉害,他肯定会小心谨慎。”长安道。
宋三顺妥协:“好吧。”
他拎起匣子道:“你不是想去看海吗?过两日就带你们去。”
有了火器,宋三顺感觉没由来的自信许多,决定带小侄女与闺女他们去海边看看。
若遇到不开眼的家伙拦路劫道,自己这边也能自保。
“真的呀?那我娘她们去吗?”长安问。
宋三顺:“她们要是愿意就都去。”小年糕都八九个月了,坐一两天马车应该没问题。
长安欢呼:“太好了!我这就去告诉婶婶与阿娘。”
现在是九月,天气不冷不热,正适合旅行。
加上各地都在收割庄稼,路上盗匪都少了。
于是,三日后,宋三顺带着全家出去看海。
张雨嫣得知此事,也带着母亲与孩子一道,就连陆景州也带着随从一同前往。
这下子,队伍一下子增至一百多人,二十几辆马车。
长安与婶婶小堂弟坐在一辆马车内,姜氏则带着长宁与小石头一辆马车。
宋三顺与陆景州赵渊张尧骑着高头大马,一路倒也悠哉。
两天后,车队来到沿海一个镇子。
有陆景州这个巡抚在,附近郡县县令赶紧过来拜见,还给众人安排一个住宅,让他们暂时在此歇脚。
长安与长宁兴奋急了,带人去附近的渔村购买海鱼海蟹海虾回来烹煮。
这些渔民也很朴实,还热心地告知她们如何蒸煮。
事实上,海边渔民吃这些海鱼海蟹等只是稍微煮一煮就行,只要壳红了就出锅,也不管里头是否熟透。
有的人捡到生蚝或贝壳时,直接生吃,还说鲜甜肥美,看得长安目瞪口呆。
“姐姐,他们怎么吃生贝?”长宁也很吃惊,小声问:“真的鲜甜吗?”
长安:“或许吧。”反正自己绝对不吃生贝壳。
“是不是他们没柴禾,所以才不煮熟吃?”长宁又问。
长安朝周围看一眼,点点头:“应该是这个原因。”
海边不像内陆那般草木茂盛,但凡长点草与灌木就被附近村民割去,这也导致海边光秃秃一片,老远都看不到一棵树木。
一名十来岁的小姑娘跑来,手里拿着一只碗大的海螺壳,怯生生问:“小姐,你要这个吗?”
长安打量一眼小姑娘,见她衣不蔽体面色黢黑,还赤着一双脚,便递给她一串铜钱,要买下这个海螺壳。
小姑娘并没接钱,很是局促道:“不要钱,送给你的。”
“这有什么用处?”长宁接过海螺,好奇询问。
小姑娘指指自己的耳朵:“套在耳朵上,可以听到海风的声音。”
长宁依言,将海螺套在耳朵上,果然听到细细密密的呼啸声。
“果然能听到声音。”长宁很是高兴,硬是塞给小姑娘一串铜钱:“这个是赏你的,拿去吧。”
小姑娘笑了,接下铜钱:“多谢小姐。”
她很有礼貌地致谢,小心将钱塞进破烂不堪的衣裳里。
长安问:“你叫什么名字?住在附近吗?”
“我叫海妹,就住旁边的渔村。”海妹扭身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