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2章 读书人的事,算行贿吗,那是送礼!  大汉小吏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今,樊千秋在万永社自然是一人堂,可在长安县寺却是“新妇”。

他虽然胸有大志,手腕也算了得,但是初来乍到,仍要上下打点。

是虎就得卧着,是龙就得盘着,现在不宜太早暴露出锋芒和锐气。

方才,樊千秋已经对下属恩威并施了,接着,他还得疏通好上官。

樊千秋先绕到了正堂后面,直接走进了对面的门下主簿阁,找到了门下吏的首领——县寺的主簿许由。

这四百石的主簿见到樊千秋恭敬来访,也并没有端架子,而是非常熟络地将后者迎入阁中,请其入座。

许由如今已五十出头了,亦是清明北乡人士,自幼就跟随长安一个老儒研读《左传》,算是一个儒生。

只可惜《左传》非显学,许由足足学了十年,最终也只能在长安城北城郭开一個精舍,开庐收徒讲学。

可是既然不是显学,自然也收不到太多生徒,每年只能收到百多斛粟和七八斤束脩,仅仅够果腹而已。

后来机缘巧合,许由结识了准备由郎官外放到中县去当县令的义纵。

义纵目不识丁,许由才学可用,可取长补短,义纵随即辟其为门下议曹,二人便有了份“主仆”情谊。

而后,许由跟随义纵去了中县和长陵县,现在又回到长安县,升为了四百石的主簿,也算荣归故里了。

许由年龄稍长,以后外放也只能当到县丞,便断了这念头,一心一意辅佐义纵,才与窦桑林并无纠葛。

主簿是长安县寺的看门人,也是长安令的大管家,樊千秋自然要先与他疏通好关系。

樊千秋在主簿室落座之后,就先与许由攀起了乡梓的情谊。

许由也知道万永社在清明北乡是乡梓典范,所以言语之间,对樊千秋也多有赞扬之言。

在三言两语之间,樊千秋则通过察言观色,对许由的性情和为人多了几分直观的了解。

为人和善、办事牢靠、略显迂腐、喜欢读经……总之,算来是一个值得交往的老好人。

寒暄完之后,樊千秋将备好的麻布包裹拿了出来,小心翼翼地将其摆到了许由的案上。

“这是……”许由见到之后,先是不解,接着了然,皱眉问道,“你要向本官行贿?”

“上吏的廉名下吏早有耳闻,怎敢行贿,此物绝对算不上行贿。”樊千秋打开包袱。

果然,其中并不是金和铜钱,也不是玉器或者其余值钱的宝石,竟然只是四卷竹简。

“这……”许由的警惕心松懈了下来,指着这几卷竹简更加疑惑了。

“这是几卷《左传》的残本,乃我一个挚友从长陵县一中户手里购得的,是在自家祖屋梁上寻到的……”

“这上户的祖屋是战国时修建的,上下也建有几百年了,这中户不识货,五十多钱就卖给了我那挚友。”

樊千秋把备好的说辞熟练地说了出来,又看似随意地把竹简往许由的面前推了推,后者双眼立刻亮了。

历经了始皇帝的焚书坑儒和楚霸王的焚阿房宫,诸子百家典籍损毁颇多,用十不存一二形容亦不为过。

直到文景时期,天下逐渐安定,才偶有诸子百家的典籍陆续重见天日,将百家先贤文脉道统承续下来。

许由本是儒生,一听这是战国时留下来的《左传》古书,不顾官仪地拿过来,在案上展开,细细读起。

“两月前,我去这挚友的家中做客,偶然得见,甚是喜爱,便求他割爱转卖与我,只花了不到一百钱。”

“前几日,我又听说上吏精研《左传》,此道虽然不算是显学,但也是圣人之言,所以便想赠予上吏。”

“赠书不能算行贿……是赠书!读书人的事,能算行贿吗?”樊千秋边说边很小心地观察许由的动静。

此刻,他正目不转睛地仔细辨认《左传》上的大篆,轻微地点了点头,连说几声“好”,已看进去了。

樊千秋说的这些话一半真一半假,合在一起,最让人信服。

这《左传》确实是他让社中子弟寻来的,也是真的古书,可是价格不便宜,不是百多钱,是三千多钱。

今日拿来此处给许由一看,自然更不可能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准备,甚至也可以说是投其所好。

自从樊千秋当上社尉之后,就让李不敬等人四处探听,把这长安县寺大小属官的癖好都摸得清清楚楚。

樊千秋又将这些细节记在了一卷帛书上,自名为《百官行述》,用做自己围猎官员,疏通关系的指南。

这《百官行述》中不只记有官员的癖好,也还有一些流言蜚语和黑料软肋,总之,如今和以后都能用。

为了防止此书意外落入他人之手而惹祸,樊千秋耍了一个小心眼,记录之时,特意用的是后世的洋文。

……

许由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