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九章 双王会:刘备亲往樊城(求追)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诸葛乔见状,拱手再豪言:

“常言道:能识时务者,方为俊杰英雄;而皓首穷经、寻章摘句者,只堪称俗士儒生。”

“大王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乃是真正的英雄豪杰。”

“曹操心怀篡逆,欺凌宗室无人,僭越称王;而大王为阻逆贼,应高祖旧训,告祖称王。”

“当此之时,更应昭告天下士民,让大汉诸州郡都知道:汉家天子虽受逆贼挟持,但汉室尚有汉中王扶危救难。”

“诸葛乔不才,愿与大王同往樊城,见见那篡汉逆王是何等凶物:是那逆王比常人多了三只眼,还是多了血盆大口蛟爪虎牙。”

“我亦愿提手中三尺长剑,为王前驱,斩那逆王凶物!”

诸葛乔的豪言,亦是感染了众人。

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眼见见识却远超在场贤良文武,令人惊叹间亦令人羞惭。

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英雄出少年。

“末下黄权,亦愿为王前驱,斩那逆王凶物!”

“末下赵云,亦愿为王前驱,斩那逆王凶物!”

“末下吴班,亦愿为王前驱,斩那逆王凶物!”

“......”

受刘备和诸葛乔的豪言感染,众人也纷纷宣誓。

刘备见无人再反对,起身而笑:“能得诸位贤良相助,何愁奸臣不除,何愁汉室不兴啊!”

......

江陵城。

地牢。

于禁须发皆白,神情萎靡。

作为曹操最信任的外将,败阵的于禁本应该自杀表忠。

然而军中司马东里衮和护军浩周却是力劝于禁“倘若将军自杀,魏王如何能知道将军并非真降?不如苟全性命以待时机,见了魏王再死不迟。”

于禁不在乎死,更在乎名。

只是于禁不知道的是,东里衮和浩周早就被利害说服。

于禁若是死了,东里衮和浩周就得替代于禁,于禁若是不死,北方就不知道东里衮和浩周是投降而死还是战败而死。

降和败,一字之差,足以影响东里衮和浩周的家族亲人在北方的待遇。

东里衮本是南阳太守,曾被起事的侯音生擒,后被南阳功曹宗子卿救出。

于禁引七军到来时,东里衮被征为军司马,由于于禁以法御下不近人情,东里衮对于禁也颇有微词。

交情本就不深,东里衮自然不肯为了于禁而让家族亲人受曹操责罚。

想到家中女眷可能沦为罪妇而成为他人妇,东里衮就是惊惧不已。

护军浩周的想法也相差不多。

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两人成功的打消了于禁自杀的念头。

“嘎吱”声忽起,牢门开启。

温润的嗓音也随之出现:“于将军,多年不见,你也白发苍苍,不复昔日了啊。”

于禁抬头望去,那有些萎靡的精神也为之一振,惊呼道:“刘备,你为何在此?”

刘备在于禁前方席地而坐,轻笑道:“我为何不能在此?”

于禁蹙眉,没有回答。

刘备又问:“于将军,可愿与我同佐天子,匡扶大汉?”

于禁冷哼:“刘备,你要杀就杀,何必辱我。我为魏王征战一生,不可能再投他人。”

“我于禁虽败,但也知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事二夫。若非关羽坏我名声,我又岂会在这里苟延残喘。”

刘备斟酒一樽,递向于禁:“这事,的确是云长不厚道,今日我替云长向于将军赔罪。”

“饮了这樽酒,我会亲自送将军去樊城,让将军能够返回许都,亲自向曹操阐明心迹。”

于禁狐疑的打量刘备:“你要放我离去?就不怕我今后挥军再来吗?”

“此战我虽然败了,但真要论起来,非战之罪。”

“你可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刘备闻言大笑:“昔日云长在曹营,曹操亦是放云长归去,我的器量又岂会不如曹操?”

于禁警觉:“你想让我学关羽立功而去?这不可能!我不会替你立功的!”

刘备摇头:“于将军误会了。我不需要于将军替我立功,只需要于将军替我给天子送一份奏表。”

于禁直言拒绝:“刘备,你觉得我可能替你送吗?”

刘备语气泰然:“于将军,你在牢中不知外界事。”

“曹操为了调淮南的兵来抵挡云长,暗中唆使孙权背盟,来偷袭江陵。”

“然而天不助曹,孙权在江陵损兵折将,只能与我再续盟约,如今又趁淮南空虚,亲引大军去打淮南了。”

“孙权若是得了淮南,必然北取徐州,扼守江淮全境,成就西楚霸王之势。”

“于将军要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