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五章 父子密谈,季秋的惊人构想!【求订!求月票!】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元璋沉默了。

哪怕身为九五之尊,贵为天子。

朱元璋也从来不信什么所谓的“天命”,更不相信什么命中注定。

要是真有天命,宋元又岂会灭亡,还能轮到他一个和尚来当皇帝?

啥?

这就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属于是成皇之路上必备的考验?

这话听听就好。

古往今来,这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能吃苦的人。

但朱元璋,乃至于那些真正从底层亿万群众中,脱颖而出,足以左右时代潮流的“大气运者”,屈指可数。

是以,朱元璋心里一直都有一个“野心。”

说的伟光正的一些,那便是“为万世开太平。”

说的稍微自私一些,那便是让朱家江山,能够代代不易的传承下去。

妥妥的封建地主思想。

但对于这個时代的底层百姓来说。

明朝要是真的能够克服一切外力,永世不易的传承下去。

也称得上是一件造福天下的好事。

为此,朱元璋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气势,要将所有能够动摇大明江山的隐患,在洪武一朝彻底解决掉!

灭北元,定西南,平辽东,驱倭寇!

当然,还少不了的,就是要干掉朝中这些“忠良!”

还是那句话。

古往今来,草根皇帝,也就朱元璋这么一个。

抛开那些“得位不正”,通过阴谋诡计上位的皇帝,比如司马氏之外。

绝大部分皇帝,登基之前都有一个极其显赫的出身。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句绝美的唐诗,在朱元璋这等人看来,却是充满了无尽的悲凉。

尽管不愿意承认。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一统东南,有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得到了东南大量士族阶级的承认与支持。

他麾下虽然有这个时代最杰出的统帅与军队,但却没有可以将他的意志,落实到基层的行政架构,以及与之配套的官员。

没有这些东西,当初的朱元璋,根本无法成为一路诸侯!

两百多年后,那个亲手葬送明朝的男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流寇’转变为“军阀”的必要条件。

稳定的根据地。

又或者说,是地方士族的支持。

问题又回到了原点。

获取士族支持→新朝代创立→士族逐渐壮大→为了利益开始刀剑相向,引发诸侯之乱/通过政治手段一统天下士族,架空皇帝或者取代皇帝。

这就是封建王朝的周期律。

朱元璋看到了这个未来,并且冒着天下大乱的风险,去尝试着改变这个未来。

封藩案,就是朱元璋对天下士族的一次清洗与震慑。

但朱元璋也非常清楚。

正如季秋所说的那样。

无论杀了多少官员,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只要官员所代表的“士族阶级”,依旧存在。

只需几十年的功夫,一切便又会回到原点,朝着“封建王朝周期律”所注定的深渊,缓缓滑落。

一直以来,朱元璋都在下意识的回避这个问题。

可当季秋将这个问题毫不掩饰的点破后,朱元璋这个横贯古今,独他一人的奇男子,心头忽然涌起了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朱元璋本想叱责季秋几句。

但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很是无奈的叹息。

“你这小子...”

“刚回来就给咱添堵是吧...”

“哪能呢!”

“干爹!我之所以提起这个问题,不就是想要帮您解决吗?”

“是吗?”

朱元璋笑了笑,心中却是无比苦涩。

这次的事情,不同于以往。

并不是靠着所谓的“奇思妙想”,就能够解决的。

因为这一次,站在季秋和朱元璋对立面的,是季秋曾经战胜无数困难,化不可能为可能的“法宝!”

人心,与大势!

在史书中,大势有很多种称呼。

气数...命运...

到了后世,渐渐演化出了一种充满科学气息,却又玄之又玄的称呼。

历史修正力。

但无论哪种称呼,都足以说明“大势”这两个字,那不可阻挡的宏伟“惯性”!

任何人想要逆大势而行事,最终只能落得一个粉身碎骨的结局!

季秋说是要帮朱元璋解决问题。

朱元璋却是根本不抱任何指望。

甚至在他看来,无论季秋想做什么,都不如指望朱家后世,多出几个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