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6章 大师包国维才十七岁?  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许多民众听人讲起来,也更加明白贴切,对于其中针对老爷们的批判,平民们更是拍手叫好。

津门市。

这里的茶楼文化一直很浓郁,自从清代开始,最为主要的戏曲演出场所,便是在茶园之中。

后续演变出说书、相声、大鼓等各类形式,成为津门市百姓茶余饭后的重要娱乐、社交场所。

有钱的老爷自然都是去袜子胡同、北口路、金花桥这些地方的著名茶园。

普通人去不了,但也能在普通酒家之中,点上几个小菜,便可以听上几段说书、相声。

当然这赏钱也是不能少的。

今日,庆元茶楼人满为患,今日有先生说书,说得便是包国维的新作。

《活着》

桌上,一位戴着瓜皮帽的中年人说道。

“今日下工,倒是可以来找找乐子,听说没有?杭城那边甚至都为包先生立起了供奉的祠堂!”

另外一名穿着长衫的男人说道:“按我来说啊,这位先生就该立一个生祠,写出了防控瘟疫故事这样的文章,如今还有一篇活着,特别是救助了杭城千千万万的百姓,这在古代乃是圣人一般的存在嘞。”

民间总喜欢夸大其词,特别是在谈天说地的时候,不把人说个目瞪口呆,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对桌有个男人转过来接茬说道:“听说这个包先生还是一个高中生呢?”

瓜皮帽中年人连连摇头,一本正经地说道。

“这怎么可能,你听岔了,我听的版本是包国维乃是南方某位大师的同门师弟,这些年出山,就是看不下去这肮脏的世道咯!”

“竟是如此?”

“嘿!莫要说了,你瞧瞧说书先生要来咯!”

话音刚落,在锣鼓声之中,一名身穿长衫的老先生走上台。

他缓缓地摊开一本手抄的册子,吊着嗓子说道。

“各位看官细听分说,今日乃是继续为各位讲述由一代文学大师包国维先生所作的《活着》。”

“前次大家伙应该都听过一些,但未免有新听众没有听过的,我在这里介绍一下。”

“本故事讲得乃是之江某个村落之中,落魄地主少爷福贵的故事.......”

“上次讲到福贵少爷遇到了马匪,那好家伙......”

这边全国各地正在读《活着》呢,而在沪市则是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封禁工作。

带头的便是现任沪市国府wei员,科教组织的一把手。

陈德征。

这位也是一个奇人。

在历史上,刚刚掌握权利便新官上任三把火,怼天怼地。

他贯彻常凯申的命令,对于胡适之、徐志摩这样的新派文人疯狂打压,痛骂抓捕。

甚至逼得迅哥儿逃离到租界避难。

但他也是一个极端反曰的名人,写出的反曰作品比起迅哥儿来毫不逊色。

可他也很能搞事情,在执掌报纸的时候。

他突发奇想,发起了一次“民意调查”,选举出当今“国人的心目中的第一偶像”。

不选不要紧,一选将他自己选成了第一名,常凯申还排在后面,屈居第二。

常凯申这暴脾气哪里能忍啊?

当即给他押解到金陵,在牢里蹲了几个月,并且下令“永不得叙用”,可谓是戏剧性非凡。

而此刻,这件事情还没有发生,陈德征还依旧是手握权柄。

“都给我把书收咯!除了《活着》还有另外几部记录在册,统统没收!”

陈德征一脚踹在新月书屋的大门,手一挥出,一群身穿制服的男子便冲进了书店之中,开始胡乱翻开,弄得店里的顾客全部逃离,柜子被推倒了好几个。

他们各个手里都拿着麻袋,见到有符合的书籍,全部装入麻袋之中,像是一群强盗一般。

“你们这些家伙!给我住手!你们凭什么封禁《活着》?这都是各位先生看好的,还有其他书你们也不能带走,你们有什么证据?”

戴望舒今日刚好在书屋之内,他见到如狼似虎的国府队伍,各类书籍被随意损毁,心如刀割一般。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有的时候看待书比命还重要。

好在,好友施蛰存一直拦着他,才没有和这些人起了冲突。

陈德征身材瘦小,面容也塌进去,戴着一副黑框眼睛。

脸上面露得意之色,将一张盖着红印的纸张排在面前。

“这是金陵送来的禁书,我告诉你,不仅仅是这里的书要封禁,整个沪市乃至各地,所有的《活着》还有名单上的书,全部都得封禁,没得商量!”

看到怒不可遏的戴望舒,他扯了扯嘴角,自顾自地找了一摞书,结结实实地坐在了屁股下面。

自此,国府开启了对于《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