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浩算是周建的嫡系部下,沟通起来倒是方便了很多。
许多事情,坏就坏在沟通不畅面。
“郑海明亲自过来提交报告?”
周建一听就感受到了其中的不一样。
一个厂长亲自过来提交报告,说明对方非常重视这个事情啊。
再结合秦浩说的改革工厂经营管理的信息,周建的兴趣一下就来了。
相比秦浩,他知道的情况要更多。
毕竟前几天的大会,他也是与会人员,现场听到了许多报纸面没有报道的东西。
今天他一整天都在想着接下来他自己分管的局室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改变,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没想到瞌睡就碰到了枕头,首都汽车制造厂居然动作那么快。
很难得啊。
周建从桌拿起了老花镜,开始认真的看起了手中的报告。
这一看就是整整半个小时,周建算是把报告的内容都给吃透了。
“首都汽车制造厂的这份报告写的很好,不仅牢牢的抓住了大会的精神,提出的改革措施也是言之有物,具有很强大的实操性。”
“不过这个事情毕竟是过往任何一个工厂都没有尝试过的,一旦开了头之后,很可能会成为星星之火,掀起更多的改革热潮。”
“考虑到事情的影响面可能会很广,我得去找领导再沟通一下。”
周建想问题肯定要更加的全面。
一旦一机部同意首都汽车制造厂的这个方案,那么肯定会有更多的工厂也想这么干。
到时候不仅一机部下属的各个工厂会有许多动作,其他的工厂也一样会有。
到时候的影响那么大,会产生什么样子的后果,周建有点预料不到。
所以他也有点不敢直接拍板。
当然了,这也算是很正常的事情。
许多事情明明知道是好事,但是由于潜在的影响比较难以把握,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承担那种风险,或者觉得自己承担不起那些风险,最终不同意,或者要继续层层汇报。
“嗯,我也觉得部里面讨论一下会比较好。”
“不过首都汽车制造厂这一次的动作那么的及时,我们不管是同意还是反对,可能都要尽快的给一个反馈会好一些。”
秦浩的这个说法,周建自然是理解的。
搞好了,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好事情。
万一一机部没有同意,到时候其他部的工厂先开干了,再把旧账翻出来,那就尴尬了。
……
周建的动作不慢。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找部长沟通,但是这个事情的影响明显是会超出一机部的掌控。
到时候搞的动静很大,一机部要承受的压力也很大。
所以最终一机部内部讨论了一下,觉得还是往报告吧。
只要级同意了,那他们就没有什么压力了。
很快的,这个报告就出现在了政务院分管领导的桌面。
大会才刚刚结束,这两天正是各种讨论大规模展开的时候。
如何推进下一步的工厂改革,让华夏的经济走快速发展的道路,是许多领导都在考虑的事情。
正当大家都还没有明确的想法的时候,一机部的报告提交来了。
不管报告中说的方案是不是最合适的,但是看起来明显具备可行性。
特别是选取一批工厂作为试点,这个提议很好。
华夏有那么多的工厂,只是先选择十家八家试点一下的话,风险就在管控之中。
哪怕是到时候出现不好的情况,也能比较快的扭转过来。
想到这些,政务院这边很快就做了批示。
当然了,这么特别的改革项目,肯定也是会继续转给相关同志批阅。
有些文件在基层的时候,可能很长时间都得不到批复。
但是到了高层,反而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除非文件的内容很有争议,需要时间讨论,否则基本一两天就会给出批复意见。
“老郑,级同意你们的改革方案了!”
收到消息的秦浩,第一时间就给郑海明打了电话。
这可是拉近双方关系的好机会。
首都汽车制造厂的报告得到了批准,到时候第一批改革试点的工厂里面,肯定是有他们的份。
秦浩觉得郑海明今后肯定要升职。
对方现在的级别已经跟自己相同,继续升职的话,很可能就会成为自己的领导了。
提前布局,搞好关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肯定没有坏处。
“多谢秦局帮忙推进,这个消息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首都汽车制造厂那边,郑海明听到报告得到批准的消息,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虽然提交报告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决定没有错,这点风险和潜在的收益相比,完全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