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了下河北的突发情况,让众人能更深刻地了解如今的局势。
曹魏时期,因为乌桓人大部迁入中原,在北方草原留下了真空,因此慕容鲜卑开始迁入辽西,后因协助司马懿平定公孙氏,被封为率义王,居于大棘城之北今辽宁阜新一带,及至今日,且牧且耕,渐次发达了起来。
元康四年294,慕容廆正式迁都大棘城,建立官制,收拢胡汉百姓,优容士人,国家日渐兴旺。
中原大乱之际,有些士人就北投靠鲜卑。
比如,东莱刘氏的刘胤欲避乱辽东,行至幽州时为王浚所留,表为渤海太守。
除刘氏之外,东莱、北海、平原、泰山等郡国皆有人北投靠慕容氏。
就目前而言,还只是派了一部分子弟过去打前站,家族代表人物还没过去,但再发展下去,很难说。
世家大族固然有很多废物,但眼光精明之人不在少数。慕容廆那边都有人投靠,可见这帮人是真的对天下大势有深刻的认知。
胡毋辅之前阵子就说,他们家有人带着家小、部曲、工匠以及书籍投靠慕容鲜卑了,并提到慕容氏法纪严明、虚心纳贤,不断学习中原典章制度,并做了本地化改造。
以世子慕容皝为首,贵族子弟纷纷拜师,学习中原文化。
慕容廆理政之余,也至学堂听课,朗诵经典。
偏偏慕容鲜卑还很能打。这样一个政权,崛起的势头已经非常明显了,邵勋还给了他们助攻,段部鲜卑大概率挺不了几年了。
而说起段部鲜卑,他们现在几乎已完全退出辽西,部众投靠宇文、慕容二部的比比皆是,剩下的多奔入幽州境内。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曾经角逐辽西的三家势力,现在只剩南部的慕容鲜卑和北部的宇文鲜卑了。
宇文鲜卑原本实力比慕容强,但太安二年302,宇文鲜卑主动进攻慕容氏,一年内败两次,损失极为惨重,双方的实力差距已没之前那么大了。
而段部鲜卑势衰后,慕容氏分到了最大一份遗产,双方实力已经极为相近,再加慕容氏骁勇善战,又极力学习中原文化,有士人帮着打理地方,出谋划策,宇文鲜卑败落也是早晚的事情。
局势分析完后,幕府僚佐们却不是很感兴趣。
在他们看来,那些事有点远了。
慕容廆看起来确实是一代雄主,但势力范围止步辽西,目前也尊崇晋室,似乎没有造反的想法。别的不谈,国朝在辽东还有平州刺史,有诸太守,慕容廆攻取这些地方并不难,但他没有这么做,可见其态度。
“明公,段部鲜卑是否已依附王浚?”参军庾亮问道。
“算是吧。”邵勋说道:“他们不甘心退出辽西,还做着收复失地的大梦。王浚没法,得陪着他们打,恐无力应对匈奴攻势。”
“王浚之兵能战否?”庾亮又问道。
参军金正嗤笑一声。
庾亮猛然转头,心中愠怒,但没说什么。
“明公。”金正说道:“从太安至永嘉,十年矣。王浚若独自出兵,少有胜绩。昔年石勒刚刚起势,飞龙山之战,亦只能令石勒小挫,十万兵几乎全师而退。石勒之所以惧王浚,怕的不是幽州兵,而是鲜卑兵。真以为王浚有什么本事呢,没有鲜卑女婿助战,石勒灭之易如反掌。有些士人,不必高看他们。”
这下好多人看向金正了。
金正不以为意,一个个回瞪过去,咋地,老子还怕你们不成?况且我又没把士人一棍子打死,只提了王浚,你们那么敏感作甚?
邵勋也看向了金正。
金正气焰顿消,拱了拱手,道:“我以为当击石勒。关中、弘农随他去吧,顾不过来。先把石勒摁住,别让王浚被他灭了。”
邵勋又看向其他人。
裴康咳嗽了下,道:“但凭明公做主。”
“明公,打石勒吧。”陈有根、柳安之几乎同时说道。
“明公,仆以为还是得打河内。”从事中郎毛邦建议道。
“哦?为何?”邵勋问道。
“若不攻下河内,银枪左营难以撤下来,无兵可用。”
“说的什么话?”新近升任幕府督护、领黑矟督军的侯飞虎不满道:“黑矟军已募至二千余人,操练有年,又有屯田军相助,守御河阳三城绰绰有余。”
毛邦扭头不看他。
不知道为什么,王雀儿、金正、侯飞虎这帮相识多年之人现在和他有些生分了,让他有些伤感。
“明公,仆以为还是要打王弥。”幕府参军、弘农太守垣延说道。
他的脸色不是很好看,或许因为弘农的局面太艰难了。
当初因为忠武军的存在,以及弘农战略要地的位置,他得以列名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