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三章 试点  晋末长剑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前不是这么多话的人,但她也没深想,只道:“如此,梁公也能轻松些,他太累了,什么事都扛在身上。”

王衍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哼哼一声,一手养大的女儿竟然说全忠累,你阿爷我就不累吗?

不过转念一想,女儿这一句话,可比他说十句都管用,全忠那狗东西听到了吧?

仆婢很快端着醒酒汤走了过来。

王衍示意了下。

王惠风低下头,轻声呼唤:“梁公。”

邵勋一开始不为所动,直到被推了一把后,才猛然惊醒,手下意识摸向腰间。

片刻之后,浑身松弛了下来,尴尬道:“不胜酒力,竟然睡过去了。”

王衍咳嗽了一下,低下头,不想看这货。

“明公,醒醒酒吧。”王惠风劝道。

邵勋看了她一眼,笑道:“我听你的。”

说完,端起碗慢慢喝着。

王惠风别过脸去,耳朵有些红。

她感觉这一晚上被人轻薄的次数,比之前加起来还要多。

不过心中却有些高兴,因为他听她的。

喝完醒酒汤后,仆婢擦了擦案几,将碗收走。

王衍站起身,将一迭黄纸送到邵勋面前,道:“按明公之意,粗粗捋了个章程出来。”

邵勋点了点头,接过看了起来。

王衍回了座位,轻声道:“十余年来,文武地位渐转,士人多有不安,明公当真要行此大事?”

邵勋粗粗看完,道:“太尉以为如何?”

王衍还是有点眼光的,他看到了最近十几年——其实不止,二十多年前就有苗头了——文武逆转的现状。

士族从事武职的少,当文官的多。但文官不一定不能掌握军队,在士族社会,这不是什么难事。

但最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家局势日益崩坏,士人逐渐失去对军权的把控,武夫开始慢慢攫取权力。

说起来,有点类似史上东晋的情况。京口武人集团快速崛起,逐步掌握了军事话语权。但掌握了军队,伱并不一定能占据国家的主导地位,最后双方厮斗了许久,一直是文大于武,直到刘裕横空出世,用无可辩驳的军功,让士人闭嘴,被迫向他屈服。

但屈服归屈服,门阀士族实力仍在。

刘裕要拉拢他们,让他们为自己的新朝服务,因为要治理那么大的国家,没有门阀士族配合是不可能的,武力只能打天下,不能治天下。

在士族这一边,他们也不能对刘裕逼得太紧,万一人家破罐子破摔,直接动用武力屠戮你满门呢?到了最后,无非就是妥协罢了。

王衍提的其实也是这件事,只听他说道:“明公定要注意‘文武调和’。明公靠武人起家,但如果武人窜起太快,发展到极致,会怎样?”

“会变成魏博军事选举制,由牙兵们选举节度使。”邵勋心中暗暗吐槽。

当然,这是胡扯。社会风气改变没那么快,也没有那个社会基础,软硬条件都不匹配,不至于到那个地步。

“士族存在,有利有弊。”王衍继续说道:“天下事,贵乎中庸,更在乎制衡。士族在,则可制衡武人,武人在,则可制衡士族。”

“太尉此言,却是真知灼见了。”邵勋赞叹。

玩政治,就一定要注意平衡。

即便你彻底铲除士族,把士族驱逐出政治圈子,那么你的新政治团体中,代表各方利益的团体也要掌握好平衡,不然会出大事。

现在士族力量独大,这是汉末以来的痼疾,所以出事了。引入新的武勋团体来平衡士族势力,会产生鲶鱼效应,让士族新陈代谢加快,不那么死气沉沉,对国家整体有利。

或许武人崛起后,会与士族联姻,但联姻后的他们,有制度在那,他仍然代表武人利益。一个政治团体,不是看你原始出身是哪边,而是看你屁股坐在哪边,代表哪边的利益。

就当前而言,士族是不可能被铲除的。

历史上南北朝三百年,也只是把他们严重削弱,你几十年就想把他们彻底铲除,那是纯做梦。

能做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与平衡就不错了,而这也是王衍提到的“文武调和”。

邵勋又看了下手中的纸。

大体是按照他的意见,对战争的胜利定了“上获”、“中获”、“下获”三大类。

战斗开始前的条件也有细分,如以少击多为“上阵”,兵力、装备相当为“中阵”,以多击少为“下阵”。

最后评判时,综合战前实力对比、战斗结果,定出“转”。

比如,“上阵”(以少击多)、“上获”(俘杀敌军四成以上),计五转功。

“上阵”、“中获”,计功四转。

以此类推。

策勋十二转,可当二品官,不一定是有实际执掌的官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