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章 花开时节动京城  文豪1978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眼球,让他们全情投入到了剧中。

舞台,老掌柜唐德源被不孝儿子气的睁大了眼睛,说不出话来,忽地一阵恶心,大叫一声,大口大口的弯腰呕吐起来。

两个儿子惊慌失措的大叫。

舞台众人,有点捶背,有点捏人中,老掌柜依旧呕吐不止,人渐渐支撑不住,众人都慌了手脚,张罗着快去请大夫。

唐德源却挣扎起身,叫着二掌柜王子西的名字,“子西,我,不要大夫。快,快去,快去请卢孟实……”

“卢孟实?那个唱小生的?”

幕落。

借着换场的时间,坐在曹禺身边的吴祖光低声对他说道:“这个剧本,很扎实啊!”

“剧本我看了好几遍,确实是不错的。”

“难怪都在传,说这个剧本像茶馆。”

听着吴祖光的夸赞,曹禺难掩得意之色,“茶馆只有一部,不过年轻人能写出这么好的剧本也确实难得。”

今天是天下第一楼的首演,来了许多燕京文艺界人士,换场这短暂的时间里,许多人都在议论着刚刚这一场戏。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在行家眼里,戏好戏赖,打眼一看就清楚,天下第一楼的成色丝毫不逊于人艺以往的任何一部经典作品。

幕布再次拉开,舞台已经是三年后了。

演员们活灵活现的呈现着人物,生动的诠释出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也揭示了大时代的社会动荡。

台下的观众们在演员的感染下,全情投入到了这场跨越时空的戏剧之旅中。

一个半小时时间一晃而过,话剧的最后一幕,曲终人散,台只剩下一副对联。

“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

演员全部退场之后,偌大的剧场内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所有观众还沉浸在剧中,回味着、感动着。

过了好一会儿,也不知是谁起的头儿,顷刻之间,剧场内掌声雷动,山呼海啸一般,直冲云霄。

幕布再次拉开,演员们一一台谢幕,台下的掌声变得更响了,持久而热烈。

欢呼声、呐喊声充斥在剧场内,观众们在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激动和喜悦之情,他们起立鼓掌向台的演员们致意,表达对于天下第一楼的认可和喜爱。

林朝阳这个编剧和导演夏淳被演员们请到了舞台,跟次被燕师大的学生们请到舞台的感觉不同。

燕师大的舞台青春洋溢、热情奔放,但站在人艺的舞台,林朝阳能感受到台下观众对于话剧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的热爱并不疯狂,止于理性,可恰恰是有这份理性,热爱才是持久的、绵延不绝的。

毫无疑问,天下第一楼的首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首演后的第二天,燕京多家媒体便报道了天下第一楼首演的盛况。

当天的首都剧场门口,卖票的售票亭子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全都是慕名准备观剧的观众。

据后来于是知跟林朝阳说,那天为了抢票,售票亭子都被挤塌了。

之后的数天时间里,文艺界尤其是戏剧界对于天下第一楼的评价迅速出炉。

天下第一楼首演的成功不仅赢得了普通观众的心,更获得了戏剧评论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赞誉。

萧乾在燕京晚报发文评价天下第一楼:是一部色、香、味俱全的风俗画。

曹禺接受媒体采访,公开说:天下第一楼的剧本他看了三遍,话剧演出连看了五遍。

更有许多人赞扬天下第一楼继承了茶馆在剧本创作的深度,人艺又诞生了一部经典话剧。

一时之间,燕京文艺界许多名家都发表了对天下第一楼的评价,这似乎变成了一股潮流。

短短几天时间之内,天下第一楼名动燕京!

这天傍晚,陶父正看着报纸,突然诗兴大发,吟诗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陶父吟诗之时摇头晃脑,显然是得意非凡。

他少有如此轻率之举,顿时引来了陶母的兴趣,凑到近前看了一眼报纸。

发现陶父正在看的报纸有一篇剧作家黄宗江评价天下第一楼的文章。

陶母扫了一眼,对其中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清词丽句可以比美契科夫。

“瞧把你美的!”她挖苦了一句丈夫。

陶父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非常,“你女婿的作品得到行家如此高的评价,你不高兴?”

“夸的人多了,我还能挨个高兴一遍?”

陶父看着妻子的表现摇了摇头,嘴是真硬啊!

夫妻俩正说着话,朱光遣登门,他最近没怎么来家里,进屋扫了一圈,不见林朝阳的踪影。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