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9章 新役法(2)  我在现代留过学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赵煦看着两宫的神色,道:“孙儿却以为,凡事过犹不及!”

“这些日子,孙臣在经筵上,常常和范学士(范纯仁)、吕侍讲(吕大防)等先生请教地方情弊……”

“皆言,地方之弊,患在地方钱少难为……”

“尤其是小事、琐事,常常匮于钱少,而不能为……只能坐看其滴水穿石,逐渐败坏!”

说到这里,赵煦就叹道:“故而,孙臣以为,韩相公许是也考虑到这个……”

“想叫地方多些钱做事,不必事事与朝堂商议。”

两宫听到这里,也都有些释然。

但她们依旧放心不下。

毕竟,地方上若是钱多了,就可能甩开中枢,自行其是。

这是唐代的教训!

像安禄山为什么能反?因为人家左手兵权,右手财权。

于是,向太后道:“吾与太母,皆担心地方势大,将来难制!”

赵煦笑了笑,道:“此事好办,定下条贯,规定这些新增的钱帛,只能用于琐事、小事,只能用于修补……”

“譬如二十、三十人之役,而超过这个限制的事情,便只能由中枢做主!”

两宫听着,感觉有些道理。

赵煦趁机继续劝道:“再者,只是在开封府试行而已。”

“京师之内若有不便,即时调整就是!”

两宫这才终于被说服。

太皇太后道:“便且看看成效吧!”

……

都堂。

韩绛站在令厅后的花园。

看着花园之中已经渐渐枯黄凋零的草木,他的心情有些忐忑。

他知道他在挑战什么?

但他不得不那样做。

数十年仕途,在地方流转的经历,使韩绛很清楚,在大宋地方为官,除了元老重臣外。

大多数人想要做事,千难万难。

所以,王安石变法,才要在免役法、免行法上配套一个宽剩钱政策。

这个政策,是韩绛最欣赏的。

也是最受地方好评的。

因为宽剩钱,真的可以解地方燃眉之急。

“右揆在忧心两宫?”章惇不知道在何时,出现在韩绛身旁。

韩绛没有说话,这自然就是默认了。

章惇呵呵的笑了笑,道:“下官以为,右揆不必忧心……”

“天子必会为相公条例说好话的!”

韩绛回过头,看着章惇,良久道:“子厚难道不知当年王介甫为了这宽剩钱,在先帝前进言、劝说了多久?”

对地方来说,宽剩钱增加当然是大好事。

不仅仅可以让地方官可以做更多事情,也可以让他们的政绩更好。

但天子就未必了。

宽剩钱多了,地方上对中枢的依赖就会降低。

这对于大宋官家们来说,几乎就和要他们的命没有区别。

也就是王安石,当年苦口婆心,才说服了先帝。

现在,两宫听政,天子幼冲。

韩绛真的忧心,两宫会出于祖制而否决他的提议。

可增加宽剩钱,却是他韩子华最重要的政治抱负。

不然,他为何要来汴京趟这潭浑水?

在洛阳享福不好吗?

章惇轻笑了两声,道:“右揆该不会以为,役法检讨这么多日子,天子没有听说右揆想要提高宽剩钱的想法?”

“既然天子没有立刻反对,甚至一句话也没有评价过……”

章惇微笑着:“那就说明天子是支持右揆的!”

韩绛听着,眼睛亮了起来。

确实!

天子控制着探事司,这如今是都堂宰执人尽皆知,却无人愿意点破,更不肯说出口的秘密。

毕竟,那个《汴京新报》用的是沈括的活字印刷,使得是大内制造的油墨。

就连平素发行,都是在新城的染院——而染院旁就是专一制造军器局。

只是……

天子为何会支持提高宽剩钱在地方的比例?

他就算是天授其才,也应不会知晓地方上的事情吧?

难道说……

先帝?

不可能!

韩绛立刻摇头,先帝不可能教天子这些事情。

韩绛正想着,令厅外就传来了欢呼声。

“两宫慈圣旨意……”

“已允了役法条例在开封府试行!”

韩绛猛然抬头,一脸错愕的看向章惇:“子厚,是怎么知道的?”

章惇笑起来:“猜的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