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也帮着求情:“周瀚是一片孝心,还望太师不要动怒。”
官家脾气再好,怕也是要迁怒的。
可章惇却嘻嘻哈哈,反而乐在其中。
无论好和坏,他都愿意参与!
他看出来了,文彦博根本不想掺和此事。
燕辰,官家潜邸旧臣,即位后一直就是御龙左直第三直指挥兼皇帝殿閤门使者。
至于现在的吕惠卿、章惇,就更是有机会,以边功入朝拜相的潜力人物。
然后乖乖的带着人,退了出去。
或许,官家不会治罪于他。
于是,虽然出了无数洋相。
但,给文彦博当了几十年儿子,文及甫早就学乖了。
在这个亲友团里,忽然塞进去一个和官家看似没有什么关系的执政章惇为主帅,全权负责南征之事,为了确保权威,官家甚至破格的让章惇以执政的身份,获得了只有宰相出知才能得到的差遣:管内劝农使兼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那就太简单了。
在严格意义上,他不符合宰相的要求。
但,只要有人成功,就会有无数模仿者。
只要出一个皇后,起码可保三代富贵!
司马光看着文及甫退出去,就对文彦博道:“太师,章子厚速下决里隘,一日并得交趾数州之地,已是稀世之功,若其再灭交趾而归,恐怕这都堂上,就要多一位有灭国大功的宰相了……”
章惇这个人,让司马光,感受到了危险!
因为他在交趾的用兵、谋略以及手段,表明了这个人,一旦回朝当政,必然无所不用其极,必然打破常规,必然突破制度约束。
而且,章惇凶名在外,曾经多次被人指责、弹劾杀戮过多、滥杀无辜。
“其为人奸诈轻薄,廉髃不修,行事纵肆猖狂,所言者多俚语俗言,不语清议,不持君子正言,其在都堂时,常以都堂为市井,以侵侮同列为乐……”司马光缓缓说道:“如此大臣,如何可堪宰相?”
他知道,司马光虽然对章惇的评价刻薄了一些,用词也是毫不留情。
这些人,和司马光关系密切,在某种程度上,应该代表了司马光的态度。
大宋上次灭国,还是太宗时代灭亡北汉。
确实是不太符合大宋传统对宰相的要求。
在洛阳,文彦博可以无代价的说任何他想说的话。
文彦博看着司马光,问道:“这有何不可呢?”
文彦博看着文及甫,道:“看在司马公的颜面上,老夫这次便饶了汝,若有下次,定不轻饶!”
请问:这个亲友团里的团长,是不是亲友?
此外,追封父祖,褒扬妻子,推恩族人,也是很有效的安抚、激励手段。
在大宋,为什么有那么多文官,明明自己屁都不懂,非要对军事指手画脚?
而他已经八十岁了。
换别的人,一巴掌就呼脸上去了,脾气暴躁一点的,这个小吏得去岭南报到了。
架不住官家喜欢啊!
这天下事,还能继续吗?
可是……
用尽了一生,四入朝堂,两次宣麻拜相,七换节钺依旧不过如此。
在这些人的鼓舞下,每年都有人投身于边事。
可在汴京,若是随意参与军国大事,不小心碰到了什么忌讳。
熙宁时,王韶开边成功,短短数年间,就以一机宜文字而拜枢密使。
赵卨、卢秉、林广、熊本都是文臣带兵的代表人物。
司马光听着,叹道:“太师高风亮节,忠心社稷,可那章子厚,却不同太师。”
根本不像那个在洛阳的文彦博!
但司马光那里知道,洛阳是洛阳,汴京是汴京。
“出将入相,士人典范!”
至于功高震主?
绝对没有所谓不可封赏之事。
回朝当一两年宰相,再出去休息休息,养养身体,等国家需要的时候再启用就好了。
文彦博也早就听说过了章惇的很多丰功伟绩。
勋、爵、寄禄官,一层一层套娃。
他可不敢再留在这里了。
PS:章惇在北宋政坛上属于一个异类。
他太不像政客了,所以被骂很正常。
PS的ps,绍圣时,章惇连哲宗的玩笑都敢开,哲宗也开了一个回去,逗了一把章惇,这对君臣性格上真的很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