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7章 公羊儒的靠近  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也会捧起春秋细细品读,无论是公羊、左传还是谷梁传,他都借着杨胤的光,都有品读。

并且在杨敞和李蔡的叙述下,对儒术有了一知半解的了解。

但随着他对这个朝堂,对世界的深入,他也渐渐没有了当初那般义愤填膺。

谈不上喜欢,但也说不上厌恶。

汉初之时,黄老之说非常盛行,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开创文景之治。

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年轮已经滚动到了西汉中期。

国富民强之下,主张对外扩张,主张与匈奴决战。

但是在黄老学说,还有其他交杂的各派学说影响下,许多锐意进取的政事得不到施行。

加上儒家又是一种非常灵活的主政思想,天子想要怎样,那么天人感应之下,天意便是如何。几乎抄遍了其他百家学术,将其精华几乎是融于己身,儒家学术便成为了最好的替代思想。

这种学派思想服务于帝王的做法,也不是董仲舒率先低头,秦汉交汇之际,第一个开始服务于皇权的学者,叫叔孙通。

黄老之说盛行的大环境下,汉景帝镇压七国叛乱,都是千挑万选,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周亚夫。

等到了汉武帝时期,汉初那批能打的勋贵们坟头草都是有几丈高,矮子里面拔高个,历数几遍,也只能在李广、程不识、庄青翟等人来回斟酌。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来看,漠南、漠北两场大战,抛开光芒四射的卫霍,其他几路人马,已经不见程不识、庄青翟的身影,公孙贺与公孙敖是汉武帝侍郎出身,苏建与赵破奴分别是卫青与霍去病的亲信大将出身。

这些人从汉武帝登基以来,就开始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拿着血汗与钱粮硬生生的喂成了大将。

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能培养出卫青、霍去病、苏建、公孙兄弟这些将才,天知道死在汉匈战场的汉武帝侍郎又有多少。

没有董仲舒,也会有张仲舒,李仲舒的出现,来强行同意朝野上下的舆论与呼声,开启独尊儒术的时代。

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皇权的需要,而有些时候,大势所趋,随行者皆是浪潮,你不前进,就迟早被后浪推上沙滩。

“孟将军?孟将军!?”

耳畔还有段仲的轻声呼唤,孟焕骤然醒过神来。

“见谅,见谅,博望侯不在,这还是孟某第一次独自参加朝议,心中有些紧张,倒是怠慢了段大夫,还请原谅则个!”

“哎呀,孟将军说笑了,我等儒家子弟最重礼仪,仲早该料想到孟将军有所不便,您看我……,哈哈哈,是仲疏忽了。”

“还请将军与我同行,这朝议上的些许规制与礼仪,请交于在下与您细说!”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