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住,大将军已下令,南山封锁,难道你们不知道吗?”负责把守北侧山口的魏军之中,一名校尉走出来,拦住了一帮意图进山的魏军。
“大将军下令今夜活捉刘备,特命我来相认,率兵屯于山腰,这是大将军的兵符。”姜维掏出了兵符,递给了过去。
校尉接过兵符,验看了一番,没发现什么问题,便让开了道路。
姜维率领魏军正要经过,却再一次被这守山校尉喊住了。
“且慢,张将军有令,进山不可携水!水袋放下!”校尉眼尖,发现了魏军士卒们身上携带的水袋。
姜维转过身,盯着校尉说道:“我携水入山之事,张将军已然知晓,你若不信,可去请张将军过来,我在此等候。”
校尉一听姜维这样说,有心想去问张郃,但是想了想还是摆手致意:“去吧去吧。”
进山之后,姜维一双眼睛只在山中乱扫,打量着任何可能出现汉军的地方。
三千魏军跟在身后,领头的校尉凑近了姜维:“额…姜将军,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姜维没有搭话,而是继续向上走去,沿路一直紧盯着两边树丛,提防着动静。
恰巧此时,陇城镇陈到等人的厮杀声传了过来,众人皆听见了。
“姜将军,陇城镇的汉军又开始了…我们…还往上走啊?”魏军士卒们都惧怕不已,孤军上山,会发生什么事谁也说不准。
姜维充耳不闻,终于,走到了半山腰处,他停下了脚步:“水袋都放在此处,你们回去吧。”
魏军一个个顿时都傻了眼,手中捏着水袋不知道如何是好。
“姜将军,你莫不是要将这水袋送于蜀军,好为他们续命不成?”领头的校尉紧盯着姜维,语气冰冷地问道。
他知道,这个姜维本就是从陇城镇中逃出来的降将。
姜维回头望着他,问道:“我向大将军进献的乃是四面楚歌、诱降蜀军之计,你们在此等候,那些蜀军如何敢来?倘若事不成,回头大将军怪罪下来,谁人担责?”
这名魏军校尉仍旧有些迟疑,旁边几个司马劝说道:“姜将军说的是,大将军万一问责下来,自然是拿他是问…”
经过多人劝说,这么魏军校尉才将手中的水袋丢在了地上,招呼人马返回。
姜维见这些魏军走尽了,这才疾步向山上走去。
“谁!”
没走多远,姜维就被守山汉军的一声厉喝叫停了。
“姜维!天水郡的姜维,我要见陛下!”姜维自报姓名。
“天水郡?是降了我们的那个天水郡吗?”
“还是先报于关兴将军吧,让他来定夺。”
几个汉军从埋伏的草丛中走了出来,眼窝深陷,嘴唇干裂,看样子早就已经缺水了。
“山腰处有水,你们若是口渴,尽管去拿。”姜维好心提醒道。
一听到“水”字,几个汉军不断地吞咽口水,却没有一人轻易离开,都紧握长枪,守着姜维。
没一会儿,关兴赶来了,他的样子比这些汉军要稍好一些,不过也没好太多,明眼人仍旧能一眼看出他的缺水之相。
“姜维?你是那个意图行刺陛下的魏将?”关兴凑近了,一眼便认出了姜维。
“我已在临渭县降了汉军,是诸葛丞相让我来的。”姜维坦白说道:“我知你们缺水,特意带了些水来,就在半山腰处,你们可带些人去取。”
关兴抬手招了招,很快,几十个汉军就越过关兴,向山腰处奔去。
“走,随我去见陛下。”关兴不敢大意,手持长枪,在姜维身后“压”着他去寻刘邦。
老远,姜维就见一个黑影坐在树下,看身形,不是别人,正是刘邦!
“陛下,此人深夜上山,自称姜维,说是已降了诸葛丞相。”关兴唤道。
刘邦在张苞的搀扶下支撑着站了起来,姜维连忙上前两步,拜倒在地:“降将姜维,拜见陛下!”
“姜维?你抬起头来,朕瞧瞧,是在冀县遇到的那个英武的姜维吗?”刘邦来了兴趣,上前扶起姜维问道。
姜维抬头,刘邦仔细看了看,点头打趣说道:“嗯,还真是那个姜维!还这么英气,呵呵…”
姜维望着刘邦那枯瘦的脸颊和起了死皮的嘴唇,忍不住流泪又哭拜了下去:“陛下!陛下和丞相对姜维有知遇之恩,可…都怪我当时自作聪明,害得陛下受苦了!”
“哈哈哈哈!要不是你当时和朕说了这街亭之事,这会儿街亭怕是已经丢了,你有何罪啊?”刘邦说着又要伸手去扶,可因为身子虚弱,几次都没扶起来。
“陛下,姜维有一计,可助陛下逃出生天!”姜维擦干眼泪,自己站起,紧盯着刘邦说道:“那曹真拨给我三千人马,我命他们带了水上山来,将水丢在了半山腰处,又将他们赶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