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定国所问并非个人问题,而是关乎国家、关乎民族的大事,朱慈煊对他的格局更添加了几分钦佩。
然而,他一时也不知作何回答。
来自未来的他自然知道这个民族还将遭受比清兵入关更加可怕的侵略,遭遇各种更惊险的危机。
但是,仅仅思考一小会,朱慈煊便回答道:
“不会了!”
是的,无论另外的时间线如何,在这个时间线,朱慈煊不会让悲剧重演。
听到这个回答,李定国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如此甚好,甚好!”
“而且,据太祖所言。”朱慈煊望着海面,继续说道:
“即使我们失败了,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民族还会有人完成我们的事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听到此,李定国更显高兴。
不过随后他又摇了摇头:“陛下,我们这代人的事,就不劳烦后人了。”
这时,他再次望向远方。
只不过这一次,并非看向北方,也非望向海面。
相反,他转身望向不远处的森林:
“陛下,这一次我们定能成功,一定可以重回故土!”
朱慈煊也转过身,望向岛上的热带雨林:
“对,我们可以的!”
这时,他们两人并排站在海边巨石之上,望着不远处的雨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此时,带着必能成功复国信念的他们,心里不约而同的想着同一件事:
森林中的明军,进展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