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七章 太后也不想契丹人被屠戮罢?  仙侠版水浒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食全都送去给难民,全场由齐国公买单。

燕京城中的民众很快就确认,梁山军的将士非常和善,而且大气不与民争利,白送他们吃的东西,他们都不收,必须给钱,关键一丁点都不恃强凌弱。

此事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燕京城中的人没那么怕梁山军,他们也不阻拦、干扰梁山军前进。

等到李处温率领众多想要投靠水泊梁山的辽臣以及七千勇士前来跟梁山军汇合时,水泊梁山的人基本上已经稳定了局势。

胜利大会军后,不论是水泊梁山的人,还是李处温等想要投靠水泊梁山的人,全都是大松了一口气。

吴用和李纲立即上前与李处温、李处能、韩昉等人见面。

韩昉一见是吴用和李纲带队,立即就更放心了,他赶紧给双方介绍认识。

因为有韩昉居中介绍穿针引线,所以双方很快就融合成一军,连主动投靠的汉民加在一起,变成一支两万多人的大军,继续浩浩荡荡地向皇城推进。

皇城矗立在燕京城西南角,规模并不大。但其城墙高三丈,宽一丈五。宫城是一个独立封闭的区域,除了宫殿区外,还有果园、瑶池、球场等。宫城的正门叫宣教门,与燕京城相连接。宫城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城墙高耸雉堞相连,十分坚固。

此时,皇城大门已经被辽人在里面给封死了,而辽军全都躲在墙后,向胆敢靠近皇城的梁山军将士射击,箭矢如雨,使得梁山军的将士根本不敢靠前。

见此,吴用出列,用传音神通朗声道:“萧太后,你且听晓,我乃吴用,水泊梁山的一个军师,我家齐国公教我带话给你,今你契丹,已走投无路,我江衍愿诚心接纳残辽,我向你承诺,待你辽民,不论汉人,亦或契丹、奚、阻卜、女真、渤海、室韦,皆一视同仁,你莫要冥顽不灵,逼我大开杀戒……”

此时,萧普贤女一身戎装,正站在宣和门城楼上亲施箭镞,以拒王师。

听见吴用的话,再看到城下两万多军民,又见李处温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辽臣都已经投降水泊梁山了,萧普贤女心里很矛盾:“是坚守,还是投降?坚守,能守住吗?投降,我又实在是不甘心啊!”

接着,几个探子匆匆跑上城楼,向萧普贤女报告了,梁山军进入燕京城后的表现,以及燕民对梁山军的态度,心知大势已去。

左企弓是一个老顽固,他就认准了投金,因此他给萧普贤女出了一个缓兵之计,也就是同意投降水泊梁山,但要跟水泊梁山谈投降的条件,拖延时间,以待居庸关的萧干率领大军回援。

签书枢密院事刘彦宗则对萧普贤女说:“太后,敌方有两万多人马,又有李太尉等做内应,且宫卫中只怕已有想要献城之人,拖延必败无疑不说,还将害了这一城之人。”

给萧普贤女点反应的时间,刘彦宗又开始劝说:“今我城已被梁山军占领,皇城亦被重兵包围,大辽气数已尽。唯有开启城门投降齐国公,才是唯一出路。太后也不想看到契丹人遭受齐国公的屠戮罢?望太后明智决断,切莫错失这最后良机,以免追悔莫及。”

萧普贤女既不瞎,也不蠢,如何会不清楚当前的严峻形势?

眼角余光瞥见众多文武大臣和辽军将士眼中闪烁的犹豫与恐惧,萧普贤女心知肚明,若是她再表现得过于固执,恐怕便会有人强行替她做出选择。

“唉……”萧普贤女长叹一声,终于下定了决心,“开门吧。”她的声音虽然平静,却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下令开门投降后,萧普贤女便想先回宫一趟,做好最坏的打算——也就是,自杀殉国。

然而,萧普贤女刚迈出一步,刘彦宗、萧乙信等文武大臣以及不少辽军将士便纷纷上前,挡住了她的去路。

面对此情此景,萧普贤女冷冷地说:“我只是想回宫梳洗打扮一番,以更好的姿态面对齐国公的人,难道这也不可以吗?”

刘彦宗低头拜道:“求太后不要让我们为难。”——他的话语中透露着无奈和恳求。

看着刘彦宗等人此时的嘴脸,萧普贤女心中后悔不已,她后悔当初没有将这些汉人官员全部铲除,尤其是刘彦宗。

刘彦宗是大兴宛平人。其远祖刘怦是唐朝卢龙节度使。石敬瑭向辽国割让幽云十六州,刘氏六代做辽国的官,相继任宰相。刘彦宗父亲刘霄官至中京留守。刘彦宗擢进士乙科。耶律淳登基时,提拔刘彦宗做留守判官。萧普贤女掌握朝政时,迁为签书枢密院事。

可以说,不论是历任辽国皇帝,还是耶律淳和萧普贤女都很器重刘家人和刘彦宗。

谁想,辽国这才刚刚灭亡,刘彦宗就原形毕露,竟然连一丝体面都不愿留给萧普贤女。

更令人失望的是,萧乙信这位地道的契丹人,身为萧普贤女非常信任的统军副使,也是目前这里职务最高、统兵最多的武官,竟然也背叛了她。

“大势已去,唉……”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