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二章 凯旋回元大都  仙侠版水浒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勇敢之士充提领,在四郊形胜之地,创立坚固营垒二十四所,各设统领守御将官,统率新招义兵数万人,在新置教场内,练兵讲武。又在淮河沿岸的十六县内,像鱼鳞般创置了联珠寨,以严备御,以便与河南、两淮地区的忠义民兵相结连。

于是,宋南京逐渐形成了宋政权重建后恢复中原失地的一个战略基地,那些还忠于赵宋王朝的诸路正规军和非正规军,也全都愿意听从宗泽的号令和节制。

见此,江鸿飞君臣权衡利弊后,没有让大元军继续南下,而是以许贯忠为东京留守,率领五十万大元军,继续横扫中原的所有武装力量。

同时,又以乔道清、韩世忠、吴玠、折可求、耶律大石、岳飞等将攻取陕西。

受宗泽推荐而被用为河南招抚使的张所,早在大元帝国攻取河北时,就曾倡议征集河北义勇民兵。

可当时主持河北、山东防御的高俅根本就不听。

后来,张所听说江鸿飞在大名府搞武举,就派他的儿子张宪去参加武举,意在打入大元军的内部。

这种事,张叔夜的次子张仲熊也干过。

不过张仲熊是个志大才疏的公子哥,根本就吃不了这个苦。

而且,后来随着大元帝国的战略重心转移到了燕云地区,水泊梁山那里渐渐变得不再重要了,张仲熊若想建功,说不准得在水泊梁山潜伏多少年。

感觉这么做没有任何意义、也不愿意将青春这么白白浪费的张仲熊,就找了个机会逃回到张叔夜身边。

水泊梁山方面,不想打草惊蛇,也就任由张仲熊这个小角色离开了。

后来,张仲熊跟他父亲张叔夜一块到汴梁城勤王救驾,被困在汴梁城中。

不久前,汴梁城破,张叔夜誓死不降,被江鸿飞丢到赵佶、赵桓身边自生自灭去了。

眼见父亲的仕途完了,江鸿飞又不问出处大量招降宋军将士,张仲熊便不顾他哥哥张伯奋的劝阻,加入了大元军。

当时,张所就在汴梁城中。

对于张仲熊的表现,张所非常鄙夷!

张所觉得,自己的儿子张宪肯定不会像张仲熊这样变节没骨气。

因此,张所想去跟张宪联系,看看张宪能不能拉一支大元军过来为赵宋王朝效力。

在赵构即位之初,张所是毅然决然从汴梁城出走去投南宋小朝廷的宋臣之一,赵构因此任命张所为监察御史。

张所曾上疏力主把重建的宋政权仍迁回应天府,以便控制赵宋王朝还未完全丢掉的中原地区。

张所对于当时已经哄传的宋廷将要南渡的计划,极力反对,因而对于提出南渡主张的黄潜善和汪伯彦也曾加以纠劾。

当时,张所虽因此而被罢免了官职,却也因此而在社会舆论上获得了很高的声誉,特别是在河南地区。

用这时人的话来说就是“声满中原”。

也正是因为如此,宗泽才会保举张所担任河南招抚使。

毫不夸张地说,跟宗泽一样,张所也是赵宋王朝最忠贞的臣子之一,是十分认真地想要在抗击大元帝国的斗争中做出贡献的。

张所打听到,张宪人就在洛阳,是洛阳的守将,负责防御楚军进攻中原,手下有四五万大军。

而且,张宪手下的人马,很多是岳飞收编的范讷、赵野、王襄等部的宋军。

这样墙头草一般的人马,显然很容易就能被拉走。

因此,张所独自一人去见自己的儿子张宪,想要让张宪带着手下这四五万大军跟他一块反击大元帝国。

可让张所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一见到张宪,说明来意,张宪就派人将他送去汴梁城交由江鸿飞处置。

张所愤怒地质问张宪:“逆子,汝要不忠不孝乎?”

张宪却很平静地说:“不孝,张宪或许有之;不忠,则全无。天下大势已定,我主必将天下一混,康王已穷途末路,负隅顽抗罢了,求吾父不要再执迷不悟。”

江鸿飞见到张所后,只说:“宗本乃虎将,前途无量,你莫要拖他后腿,害他不能名留青史。”

说完,江鸿飞就让人将张所送去张宪在汴梁城的家,让张宪的家人将张所禁足。

其实,张所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因为只有他和宗泽等人有抗击大元帝国,收复故土的心思。

做皇帝的赵构,尽管起用了主战派的宗泽等人,尽管也采纳了宗泽的有关政治、军事的一些建议,然而在他本人,却从来都不曾有过认真抗击大元帝国、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打算。

赵构所最亲信、最听从的是,一心想把新建的宋政权迁往南方,一心想对大元帝国屈服退让的黄潜善、汪伯彦二人。

黄、汪二人不但天天逢迎着赵构的心意,做着把宋廷南迁的准备,而且对宗泽的全部军政设施都极力诋毁。

张所和傅亮全是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