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一章 如今的江南  仙侠版水浒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试问,这样的江鸿飞怎么能不受他们尊敬和爱戴?

在江鸿飞的治理下,大元帝国的国力蒸蒸日上。

更让大元帝国从上到下都欢呼雀跃的是,大元帝国彻底消灭了日本王朝和高丽王朝,将这两大块地区并入大元帝国的版图。

顺便说一句,大元帝国之所以在战后恢复得这么快,还能大搞工业革命,主要也是因为大元帝国夺取了高丽王朝和日本王朝数百年的积累,有两地为大元帝国大输血。

不然的话,哪怕是有江鸿飞主导,大元帝国也不可能取得如今这么大的成就。

现如今,虽说大元帝国还没有完成大一统,但大元帝国的版图早已超过历史上的大多数王朝,包括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五代十国、宋朝,只比大唐王朝差一点。

国土面积在历史上数一数二,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四邻无一能对大元帝国构成威胁,国力强盛,如日中天。

关键,剩下的方腊,已经被大元帝国给团团包围上了。

而且,外人不知道,东南的人还能不知道?

赵宋王朝末年的时候,几任皇帝都对治理朝政没有什么心得。地方上也有很多的贪官污吏,导致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尤其在江南之地,百姓更是失去了田地,没有多余的粮食,只能吃着树皮。有些官员也向朝廷反馈了情况,只是没有得到赵佶的救济。其他的朝廷大臣也对此事进行了隐瞒。赵佶君臣还大兴花石纲。由于百姓疾苦,让方腊看到了机会。他传教摩尼教义,才有了很多的跟随者。

方腊深入百姓当中,更能体会百姓的困苦。随着教众越来越多,方腊也设置了一些领导机构,开始率兵起义了。起义军打着反宋的旗号,很快就召集了数十万士兵。这些士兵迅速攻占了周围的城池,占据了江南半壁。

虽然方腊麾下兵马多,可实力其实要相对弱一些。方腊手下的士兵都没经过多少训练,在对阵时,常常需要数倍的军队才能和赵宋朝廷大军相抗衡。方腊也无法做到大批量生产武器。很多士兵都没有兵甲,上场也无法杀敌,只能做炮灰。方腊也没有足够的粮草,以作后备。

而赵宋朝廷的大军也有几十万,与方腊义军相比,算得上,兵马强壮,能征善战。

要不是,当初有大元帝国东南部分牵制,方腊早就让童贯给剿灭了。

实际上,中国人最好治理,只要有一口吃的,百姓们大都不会跟随方腊。

方腊手下大都是教徒,还有些吃不饱饭,对朝廷失望的人,敢于跟从起义军的百姓还是不多。

这就造成方腊在遭遇失败时,无法快速恢复实力,也没法得到粮草的支援。

在百姓们受到了压迫的时候,百姓们对朝廷多有怨言,方腊也抓住了时机,选择了起义。起义初期,方腊也发展得不错,占据了很大的地盘。可方腊手底下根本没有多少会治理地方的人,他们只会用宗教手段麻痹手下的人。

方腊义军的杀人手段非常残忍,凡是抓住宋朝官吏,定要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一味地报复,并希望吓跑其他城市守城官吏。

这就导致,方腊他们带来的只有破坏,没有建设。

如今的浙西地区,城池频繁易主,百姓流离失所,昔日繁华的街巷,如今只余断壁残垣,杂草丛生,宛如人间炼狱。目之所及,是成片的白骨,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白光,它们曾是鲜活的生命,有着各自的梦想与牵绊,如今却只能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惨烈。

“千里无鸡鸣”,这不仅是一句诗,更是浙西最真实的写照。曾经,鸡鸣犬吠是浙西乡村最寻常的景象,是安宁与和谐的象征;而今,寂静得令人心悸,连最顽强的生命也似乎在这片土地上失去了生存的勇气。田野荒芜,庄稼无人耕种,曾经的沃土变成了不毛之地,饥饿与死亡如影随形,笼罩在每一个角落。

江鸿飞和方腊一对比,高下立判。

大元帝国和永乐朝一比,一个是人间天堂,一个就是人间地狱。

这一年多,随着孙静、吴用等人的计策的实施,大量浙西的人逃了出来,拥抱新生活。

剩下的顽固份子,已经没有多少了。

这些人之所以不投降,不是因为他们不想投降,而是因为他们不敢投降。

江鸿飞和大元帝国不接受摩尼教,甚至摆明了要消灭摩尼教,而他们都是摩尼教最忠实的教徒,他们投降,就是背叛自己的信仰。

如果这样,首先他们的信仰就崩塌了,关键,他们也会被那些宗教疯子给处决。

没办法,他们只能顽抗到底,不死不休!

而江鸿飞君臣见消灭方腊和摩尼教的时机已到,不再犹豫,准备动手……

……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