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章 把人丁税废了吧  雍正王朝,但我是康熙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五哥是怎么都想不起来这人是谁,当下把疑问存在心底。向掌柜王利发走去,问道:“掌柜的,这帮旗人天天在这儿闹事吗?”

王利发三代人经营茶馆,见人过目不忘,他认出了张五哥,吃不准他现在的身份有多显贵,不敢得罪,赔笑道:“哪儿能啊!我这‘莫谈国是’的牌子挂着呢。今天这都是那二爷挑起来的。”

“张爷,您现在是……大人?有怠慢的地方,您见谅。”王利发小心翼翼的问道。

“我不是大人,也不是爷,您叫我五哥就成。”张五哥笑道,转身向宋恩与吴祥拱手道:“我先回去了,得空再来看您二老!”

“一起走,一起走。我们也得回家了。”宋恩与吴祥急忙起身,跟着张五哥一起离开了。

眼见茶馆恢复平静,王利发走回柜台,又重新打起算盘,用微不可闻的声音啐道:“呸,一盘散沙。”

张五哥返回紫禁城,进侍卫值房销了假,换上公服佩刀,穿过隆宗门,往养心殿走去。路过南书房时,正碰上张廷玉带着户部尚书希福纳、梁清标、户部侍郎施世纶,后面还跟着几个小太监,抬着一口大红木箱子,向养心殿走去。

一行人脚步匆匆,张廷玉边走边掏出怀表看,全没有平日谈吐从容的气度,说话又急又快:“快点!已经让皇上等了两刻钟了。梁尚书,不是嘱咐你昨天就整理好户籍册子以备咨询嘛!”

户部尚书梁清标也快六十了,走得快就有些喘:“是先备好了。谁知道万岁临时下旨意,这么大雪,叫户部发粮给顺天府,周济贫寒无食的人家,要挨户看到。有几个紧要的册子,又拿出来了。这一折腾,就耽误了。”

因为清朝的满汉复职制度,六部尚书有两位,一个满人尚书,一个汉人尚书。户部尚书希福纳跟在两人后面,吐槽道:“本来就急,刚才还被几个地方来的给拦下了,请示给地方加火耗,真是越忙越添乱,成了乱蜂螫头了!”

张廷玉听到这里也生气了:“不用理他们!贪得无厌!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就收不住了。”

一行人匆匆走进养心殿,康熙已经在等候了。张廷玉急忙带头请罪,康熙摆手示意没关系,又让李德全给三人赐座。

张廷玉先开口说道:“启禀皇上,前因东北开边一事,令查全国户籍人口,户部已经整理完毕。臣请户部尚书梁清标奏报。”

康熙点头表示继续。

户部尚书梁清标开口道:“臣户部尚书梁清标奏报:康熙四十五年,全国共有男丁两千四百六十二万一千三百二十四丁。各省府州县具体户籍册子,臣与希福纳大人已经整理完毕,供陛下御览。”

说罢,侧身指向太监们跟着抬过来的那口大箱子,小太监打开箱子,里面堆放着一本本的人口册子。最上面放着一本全国各省情况的概括。梁清标走过去把最上面的一本拿起来,呈递给康熙。

康熙展开,翻了开头几页,又放下,疑惑道:“这户籍人口各地方每三年统计一次。自台湾收复后,国内再无战乱,百姓承平,为何户籍人口没有明显增长?此前朕看明朝户籍也有此疑惑,为何明朝人丁总是一千余万户、六千余万人?不是应该太平之时人口增长,战乱之时人口减少吗?”

户部尚书梁清标噎住了,不知如何回答。

此时,坐在后面的户部侍郎施世纶却越过梁清标,站起来向康熙说道:“臣户部侍郎施世纶请奏,此中情弊,臣略知一二。”

康熙笑道:“施世纶!你是刚从安徽任上升转来的,这些庶务,定然更了解。说来听听。”

施世纶朗声道:“所谓人丁,即十六岁至六十岁的男丁。每年都会有人因长到十六岁而变为男丁,也会有人因超过六十岁而脱离男丁。所以朝廷下令,每三年,各地需重新统计人丁,汇总后上报户部。户部再按照各地上报的人丁数量,明确人丁税的征缴总额。

但从前明以来,人丁统计,早已名存实亡!

仅以县为例,一县人口何止十万,而朝廷官吏不过数十人,力所不及,此其一也。

若人丁变化,人丁税就要随之变化,对地方而言,既无功劳又容易引起百姓不满纷争,此其二也。

所以每遇人丁编审之年,地方官员也就是做做样子,在原来的数字上稍微做一个改动,呈报给户部了事。

实际上,所有官府户籍、地方州县志所记载之丁口数字,除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尽心统计外,后面都只是一个历代相沿的数字而已。真正的人丁数量统计,地方官员既无此力,也无此心。从官方记录上,是看不出真实的人口数量的。”

果然无论古今,世界的本质都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这个施世纶是因为在国库清账中表现优异,获得太子举荐,提拔到户部侍郎的位置上。

康熙笑着夸奖道:“当日你父亲施琅出师台湾回来,朕问他,‘你儿子中有几个可造就的?’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