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庄庄沉默。
小学老校长曾经对他们说过一句话:人啊,活在世界上,只有享不到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
懒归懒,但在同龄人中,她自认为是能吃苦的。
她也曾背着容量几十斤的喷雾器在地里打农药,肩膀被磨肿。
她也曾下地锄草,被清晨的露水沾湿衣衫,等烈日将它晒干,身上又累出汗珠。
她也曾为了“赢一把就睡”而通宵……
咳咳,这个不算。
她在付出那些辛苦时,心里带着一些不得不去做的无奈。
那么,眼前这个小伙子呢?
他明明被太阳晒得不断冒汗,甚至用夸张点的说法,都晒得冒油。
他如何看待此刻,他所经受的辛苦?
心有感触,但林庄庄还不至于薅住人家聊人生、谈理想。此时,她只点点头,便继续往前走。
下一个房间,终于看到了熟悉的老潘。
老潘和另一个人此时围着大桌子坐下,面前是晒干的纸张。他们把纸按照顺序理出来,放在一起,加上蓝色封面和封底,而后,摞在一起。
在房间中,另有五名妇人,正拿着针线在装订书本。
把封面和封底中的纸张对齐,用针锥先在书籍上钻出孔洞,而后,用针线穿过,像缝衣服似的,将纸张订在一起。
没有胶装机和订书机的时代,用线装订书籍,是非常重要的成书方式。
“还一本一本核对的啊?”
林庄庄走进房间,看了潘管事他们的操作,她感觉有点费劲:“不能让他们按照顺序送过来么?”
潘管事几人看到林庄庄,正要站起来,林庄庄手往下压,示意他们不用起身。
潘管事把手里新理顺的一本书放下,而后专心回答林庄庄的话:“没办法,识字的人太少,就算再三交代,还是会有差错。倒不如我们单独来做这个活,各做一项,倒也省事。”
林庄庄问:“老张呢?”
“在和老胡他们商量《孝经》的雕版。”
“哦。”
林庄庄看向一个正在用针锥给书本打孔的妇人。
那妇人本来已经做的熟练,接触到林庄庄的视线,忽然有些紧张,一紧张,手里的书掉在地上,纸片散落开来。
她狼狈地把所有纸片捡起来,涨红了脸来到潘管事身边:“潘管事,对不住,我……”
“没事。”
潘管事接下书本,重新核对内容。
其他几个妇人见了,下意识捏紧手里的书。
心里想着,好不容易有份活计能挣钱,补贴家用,要是因为手笨,再给弄丢了,那她们简直该死。
林庄庄看着潘管事一页一页去核对内容,根据内容编排纸张顺序,脑子里有什么东西快速闪过。
一时没抓住,她就努力地想。
知道潘管事把所有书页合拢完,她也没想起来。
这时,潘管事疑惑:“怎么少了一页?内页一共四十二张才对……”
那妇人赶紧去找。
好在,房间就这么大点地方,很快,她在一个夹缝里找到那张遗落的纸。
这时,林庄庄也从潘管事的话里得到提示:“我想到了,是页码!没有页码!”
“潘管事。”
林庄庄提醒他:“你们再商量一下,把页码加到书页里!现在三哥数字流行,简单又好记,不识字的人,也能很快学会。比如这本《三字经》,你看这正下方空格还有很大,到时候,在中间位置,多刻一个页码。到时候,不需要核对内容,只要按照页码顺序来排列,就能准确把书装订好!”
“夫人。”
潘管事有意见要说:“咱们的《三字经》这一批打算印一千本,而今,已经装好八百多本,剩下的今天也能弄完。页码不用再加上,我和老胡他们说一下,把《孝经》,还有以后的书,都加上页码。”
“多少?”
林庄庄震惊:“一千本?”
潘管事被她这么一问给吓到,赶紧告罪:“一千本确实有点多,可以往洛京下面几个县带点儿货。不行的话,往附近的郡也送点儿……”
“不是!”
林庄庄把话说完:“我忙那么大阵仗,你这也聚齐了这么多人手,结果,《三字经》这种启蒙教材,一共才印一千本?还要往各个郡县去销?”
放在他们老家,县城里随便一所学校,也能把这点儿数量给消化掉!
林庄庄感觉离谱,老潘更感觉离谱:“夫人,您早前没有交代数量,咱们就自己合计了一下。一千本是咱们算过之后,往多了印的。毕竟读书人手里大多已有竹简书《三字经》,需求量有限。”
“那么多新生……”
林庄庄刚想反驳,又意识到,这里是大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