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章:三年整顿,五年规划  贞观公务员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世民刚刚登基为帝,自然是想要有一番大作为。

古往今来,历史看起来波澜壮阔,其实也就只用四个字就能够概括,那就是——争当皇帝。

若有雄心,谁不愿争当秦皇汉武那般青史留名的天子呢。

陈平安给李世民献出的‘五年规划’也确实是非常有用,也为大唐之发展定下一个方向。

李世民如获至宝,反复拿起来阅览。

如今,在他的宝箱里面,放着好几样物品。

地球仪。

贞观史册。

笔录。

陈平安的五年规划。

特别是笔录,经常被李世民拿出来细细品读。

里面有着陈平安狂轰乱炸一样,说出来的关于很多千年之后的规则、制度、人文等。

还有上一次,陈平安在建言科举制度的时候,顺带说了一番唐朝之后,宋明两個王朝的一些情况。

这也算是稀世珍宝。

宋朝的重文轻武,明朝的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偿,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培养太子、太孙等内容,也给了李世民一个很大的震撼。

特别是那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李世民未曾想到,后人竟然还会有如此霸道之言语。

同时,李世民也不打算直接把陈平安写出来的‘五年规划’拿出来,和高士廉等人商讨了。

这种规划,还是他自己亲自操刀。

首先,就是整顿东西两市。

第二天的朝会。

这是李靖、萧瑀等人巡察天下之后,参加的第二次常参。

“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上一次的常参,已经解决了李靖、萧瑀等人巡察天下之时,遇到的一些问题。

今天,其实也没什么好参的。

见大臣们似乎都没什么建言,李世民让郭安拿出了一个奏章。

户部侍郎刘林甫上疏:臣,刘林甫上奏。近日来,臣目睹京师繁华之中隐匿诸多乱象,心中忧虑不安,故以此状奏闻天子。首先,臣欲陈言者乃京城之内人口众多,鱼龙混杂之情形。随着我朝休养生息、百姓安乐,四方之人纷纷涌入京都求生存,致使城中户口庞杂而管理困难。流民、商贾与各色人等穿梭于街巷之间,虽添几分喧哗热闹,亦难免藏污纳垢之地。

其次,关于京师中尤为严峻者乃是遍布街头的垃圾堆积如山,以及满地皆是的马粪。臣每行经市集或是宫门之外,便觉恶臭扑鼻,尘埃飞扬。此非仅影响居民日常起居,更有可能成为疫病滋生之所,危害民众健康。

此外,马匹作为官民通行主要工具之一,每日产出大量粪便,未经妥善处理即被弃置道旁,不仅污染空气水质,且给行人带来极大不便。时有价值朝廷仪仗之马队经过,则更是遮天蔽日,洋洋大观之余却也暗藏着瘟疫之患。

综上所述,臣恳请圣上关注此事,敕令以整治京畿地区的秩序及东西两市商市之乱。或设立专司清理工役,定时清扫街道;或将外来人流实施有序管控以防乱源四起。

又念及长远之道,宜兴学劝善,提高百姓礼仪礼教之思想,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京师皇城之地洁净久治。

今斗胆直呈殿前,诚愿陛下察微知著,明示训诲。倘能因此得以澄清玉宇,还都邑清洁安宁,则天下幸甚,万民称颂矣!

敢问圣意如何?望赐教。

随着这一份奏疏的传阅,李世民在首位上开口道:“朕昔日往来长街,却又忽闻难忍之气味。”

“尚药局的侍御医们也有言,长此以往,可形成邪气,人若处之,长此以往便会邪气入体,侵入肺部,易得肺痨等疾病。”

“如今,长安城之人口每日益增,长此以往,便是人山人海,小小京师,可容纳百万之众乎?”

“且不论,人员众多之后,又该如何保障民生,让京师之百万百姓可日日有粮食、有盐、有水?”

“刘卿之奏,看似只因为京师乱杂,实则关乎于我朝皇都之基石!”

“诸卿可有何法,能解此局?”

李世民没有把陈平安所写的五年规划拿出来,和高士廉等人商讨,而是选择自己亲力亲为。

他的第一个谋划,那就是采用陈平安的建言,对皇都进行一次大规模整顿。

李世民还记得陈平安当初有言,下一位帝王,因为京师百万人口之众,导致粮食运送不及时,以至于被迫迁都,缓解长安城百万人口的压力。

这么做的后果,影响也非常大。

以至于后来的帝王又迁都回到了长安城。

若不想动摇国本,那就必须在他登基之处,就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把东西两市划分出去,缓解京师的压力。

同时,推行城镇化建设,让长安周边的都城也能繁华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