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四六章:初版邸报,琉璃棚,冲锋!  贞观公务员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问道:“陈少监,这是何缘由?古往今来,这还是第一次见呢。”

毫不夸张地说,大开眼界。

陈平安则是解释着,琉璃大棚的几个作用。

而在各地。

随着邸报张贴在了城墙上,还有专门的官差读报,以及一些识字会读书的人,在旁边解读一二。

百姓们也就犹如看新闻一样,知道了不少国家大事儿。

首先就是北征,这战报送至京师,也比以前更为频繁了,不仅如此,记载也要比以前详细一些。

因为以前的战报,那都算是保密,也都是主将、主帅所写。

而如今的战报,完全由跟着一起行军的秘书监的人、弘文馆的学士,在六路作为长史,时刻记录。

战报也是快马加鞭,通过驿站,一路护送,到达京师。

李世民和百官看了之后,再由中书商讨,哪一些可以通报,哪一些需要保密,然后由秘书监代笔,写出要上邸报的文赋文件,再传给门下,通过审议,再有秘书监对邸报排版,最终拓印之后,就分发到十道之治所都城。

由当地主官负责,安排人张贴在都城城墙上,也就是公告墙上,再派人专门读报。

这就是李世民和陈平安弄出来的早期报纸,用来宣传朝政新闻,也好让百姓们知道,朝廷这时候做了那些事情。

同时,也让百姓们可以身临其境一般,看到了北地战场之上的战斗。

也能了解,大唐是如何打败突厥的可汗阿史那咄苾的,从而助长大唐国威,提升百姓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还有,让那些将士们的家人,可以看到大唐之兵锋,可以看到他们的亲人,在战场上如何取胜。

不然,他们总觉得,北伐是皇帝为了自己的江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

其实不然,北伐的真正意义,是保护北地百姓不再遭受突厥的侵袭和烧杀抢掠,不再担心,突厥人突然南下,毁了他们的良田,烧了他们的房屋,抢走了他们的人。

这才是北伐的真正意义!

“好一个驱除蛮贼,扬吾国威!”

“当真是大快人心也!”

“当浮一大白!”

见到了邸报上最后一片,北伐之义,读到最后那八个字的时候。

总有一种气血翻涌,恨不得现在也手持马槊,横刀立马,奋勇杀敌。

驱除马贼,扬吾国威。

这才是北伐之义!

百姓们明白了之后,也是纷纷叫好。

特别是北地百姓,有人竟然自发地,拿出了自家的粮食,想要送到前方战场。

也有人开始组织,纳新鞋,缝制战靴,送到前方战场。

一些运送辎重的小队,被百姓们拦住了,然后,鸡蛋、新鞋、靴子、衣服、织的手套、帽子、还有披风等,直接硬塞给了他们。

“你们要是不拿,我们就不让你们走了!”

“将士们在外浴血奋战,我们岂能在后方贪图享乐?”

“那清河县的百姓能够送一百套衣袍,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布匹,也就这么点儿心意。”

“你们若是不要,那就是看不起我们的心意!”

自从邸报报道了清河县的百姓,自发地绣了一百套衣袍,送到了前方战场,将士们穿了之后,感觉一点儿都不冷了。

他们好像是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暖一样,更有将士表示,他身上的衣袍,好像是母亲缝制的,因为他认识母亲的手法。

这一篇邸报报道出来之后,那真的是……。

效果杠杠的。

最能打动人心的是什么?

就是这亲情啊!

而且,陈平安还一鱼两吃。

当那一百件衣袍送到了前方战场,交给了李靖的时候,同样还有邸报,张贴在了六路大军的军营之中。

其描述,自然是后方的亲人,为了感谢他们在前方浴血奋战,所以就想着缝制衣袍,以免他们冻着了。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这句话,用在两边的邸报上,那就是绝杀。

连百官们看了,也都红了眼。

是啊。

那有什么岁月静好,那都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想当初……。

突厥士兵从未见到过这样的一支唐军。

真的。

他们真的很傻。

他们以为他们的骑术天下无敌,就能够纵横四方。

可是,当他们见到了唐军的骑兵之后。

那犹如大山压过来的气势,仅仅是声音,就足以震撼到他们了。

那一刻。

他们感觉到好像天在崩塌一般。

“杀!”

仅仅是这一声呐喊。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