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战报,夏州都督苏烈奇袭定襄城,突厥可汗阿史那咄苾带人北逃!”
“大唐,胜了!”
——
随着第五份邸报张贴在了告示栏上,官差们读报之后,百姓们欢呼雀跃。
就好像,他们亲自上战场,打了这一仗一样。
实在是太高兴了。
还有不少学子们作诗作赋,为庆祝这一次北伐之胜利。
这就是报纸带来的好处,消息不再闭塞,人们也不再愚昧无知、麻木不仁。
似乎有一种东西在他们的心中慢慢觉醒,当他们选择了织布缝制衣袍,送到前方战场的时候,便已经是觉醒之时。
虽然这件事情,是李世民和陈平安两人有意推动,故意为之。
但是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可以说,作用和意义都非常大。
李世民也是真正认识到,什么叫做民心。
以前,只觉得百姓们能跟着他一起打仗,能够听从李唐的管理,那就是民心。
如今看来,‘民心可用’四个字,也是帝王心术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当他见到不少地方开始自发组织,拿出粮食、做靴子,缝制衣袍,送到前方战场,那种百姓们用自己的行动来支持这一次的北伐。
也是感慨不已,也算是真正理解了那句圣人之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一份邸报,不仅仅让百姓们了解了北伐之战,也让将士们感受到了百姓们的热情和民心,来自于百姓们的支持,更是明白了他们为什么而战!
陈平安说,当将士们明白了他们为什么而战的真正意义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军人。
而他也讲述了千年之后的军事化,从思想和管理以及制度等,也是给了李世民不少启发。
“军、师、旅、团、营、连、排、班,这是武将的实职,然后就是负责后勤保障,还有思想教育等工作的文职,也不算是完全的文职,还是要上战场的。”
“在千年之后,军人成为了一個崇高的职业,享受到的待遇也非常高。”
“想要参军还需要经过审查,若是罪人之后,还不能参军。”
“当然,千年之后战事比较少,军人的福利待遇非常高,职业又是崇高的、纯洁的。”
“大唐可能并不太适合这一制度,因为战争比较多,有战争就会有流血和死亡。”
“若是太严格的话,可能会有不少人是无法参军了。”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让大唐的将士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而战,这一点是可行的。”
“也可以让百姓们开始尊重士卒,把大唐的将士们当做是英雄。”
“当每一个士兵都知道,自己的奋勇杀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保护自己的亲人,保护这个盛世。”
“他们在战场上,才会更为勇猛,也不畏战。”
李世民点了点头。
若是没有千年之后的具体情况作为借鉴,仅仅是这一番话,估计也只能是让他云里雾里。
不过,陈平安先是讲述了千年之后的军事化,再说出这一番话。
就不一样了。
能够听得懂,也能感受到。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若是能够让所有的将士们都能够明白他们为何而战,为何参军,其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啊。”
若是能够做到这一点,还要担心功高盖主的问题吗?
还要担心武将掌握兵权,成为最大的威胁吗?
将士们知道自己在守护家园,在守护这个盛世,在不让自己的亲人遭受战火之灾。
若是真有人想要谋反,那时候,将士们还会愿意跟着他吗?
又有几人愿意跟着武将谋反,挑起战火,引起纷争,成为逆贼?
这时候,除非是皇帝昏庸,天下大乱。
不然,将士们是不太可能在太平盛世之时,跟着某一些野心很大的武将们谋反。
相反,他们可能还会拨乱反正。
李世民很快就想到了这一点。
所以,只要是用邸报来宣传仁政,宣传好人好事,宣传礼教礼节礼仪礼俗,宣传将士们为何而战,宣传百姓们如何用自己的行为支持北伐。
一切都会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也有着教化万民之意义。
李世民还是非常重视邸报,在看到甜头之后,就想要把邸报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陈平安不知道历史上,李靖打败颉利可汗用了多久,这一次准备充足,兵强马壮之下,估计会更快一些吧。
如今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时间,从十一月初开始,到现在的十二月初。
估计年底之前,就会有结果。
阿史那咄苾已经败了。
从他逃出定襄的时候,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