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
大唐的白银储量不高,以后还想要用白银来制作银币,需求量肯定是比较大的,怎么能够用来造镜子呢?
这造价太高,就只能卖的贵一些。
正好,将作监不坑穷人。
没钱的人,买这个镜子也没啥用。
倾家荡产就为了一面可以看得清自己的镜子?
那实在是他不划算了。
陈平安给镜子做了一个架子,然后披上了红布,让人好生地抬着,进了皇宫。
李世民正在暖阁里面,听取太医署、户部等官署官吏对于医馆建设情况的汇报。
医馆已经建好了,并且开馆有七八天。
开馆之前,就已经在邸报上做了相关的报道。
皇帝心怀万民,为了减少百姓们的疾苦,便开放了太医署。
在京师建立了医馆,安排太医署的太医坐诊。
这太医一般都是给王公贵族,以及大唐的帝王、皇子、嫔妃们看病的。
如今竟然能坐诊京师医馆,给普通百姓们看病了。
大唐的帝王当真是仁义啊!
古往今来,也就这位大唐的帝王做到了这一步。
以前,有那个皇帝,让太医在外坐诊,给百姓们看病的?
京师医馆开馆的那一天,不少慕名而来的人,排着长队,想要让太医们能够给他们把把脉。
就算是身上无病无痛,也排着队,想要让太医把把脉。
得到的结果。
自然还是多多少少,有一些问题,什么气血两虚、阴虚、阳虚、脾虚、肾虚,还有什么心火、肝火等。
无病无痛也有隐疾,搞得一个一个尝尝鲜走进来,一个一个有灰头土脸地走出去。
虽然,太医们有言,这些属于正常,平日里吃的清淡一些,又或者是吃的好点儿补一补,不需要吃药,但是对于一些惜命的人而言,总有一种,我好像生病了的感觉。
总之,八天时间,医馆们的门栏都被踏坏了,每天排着队的人是络绎不绝。
当然,李世民最关心的还是药材价格的问题,百姓们是不是真的能够看得起病、抓得起药、治得好病。
“陛下,如今之药材价格,比之以前,一副药,降低了十文钱。”
“这已经是非常低的价格了。”
“臣听闻,有一些药材商贾,因此而闹起来,说是他手中的药材价格高,没人收,砸在了库房里面,要讨个说法呢。”
“不过,这人最后也被查出来,当初是高价从另外一个药材商手中买进来,就想着转手卖给医馆,可以从中赚取一点儿差价呢。”
“这种人,打了十大板,言明利害关系,也就不敢再闹了。”
“就是因为有着这些贪墨钱财的行脚商,太高了药材的价格,使得百姓们抓不起药!”
有一些官吏,在了解了药材从山中挖采,再卖给了收药材的药材商,再到药材商卖给了一些中间商,再有中间商卖给了医馆。
这一套流程下来,药材从几文钱,一下子涨到了十几文。
百姓们确实是没钱,可以抓药治病了。
官吏们对于这些喜欢钱财的商贾,是一点儿好感都没有,觉得他们一个一个都是没有仁义礼智信,心都是黑的。
这也是很多官吏们支持重农抑商,并且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贾在最后的原因。
李世民听完,说道:“行了,他们固然可恨,不过,若是没了这些行脚商,北地的药材又何以能够到达南方,南地的药材,又何以到达北方?”
“虽说,他们太高了药材价格,确实可恨,乃是追名逐利之小人。”
“但是他们也让药材得以从南到北、从西到东。”
“如今,医馆的建立,就是用来制定行医之规范,药材之价格等。”
“太医署也要用好这一次的机会,规范行脚商们在收取价格、卖出价格的规矩。”
“如此一来,明文规定药材之价格,随着药材的多和少来定价,以及药材的好种植、不好种植、好储存、不好储存等,给一个合情合理的价格。”
“行脚商们也就只能赚取他们该付出的那一点劳动所得,把药材从南运送到北地,所得到的路费。”
“这也是合情合理,不然,北地百姓得了病,想要吃江南之地所种植的药材,岂不是吃不上?”
“没有行脚商来运送药材,难道要让医馆自己花钱吗?”
“医馆花钱,那这药材不依然还是价格过高?”
“毕竟,行脚商一次可以运送很多药材,一个医馆,一次又能买进多少药材?”
“需要的少,送起来,价格更高。”
“难道不是吗?”
李世民的这一套说辞,真的是让房玄龄等人有一点儿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