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0章: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贞观公务员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世民当然不是很理解陈平安所说的专业术语,不知道什么叫做镜面反射成像。

但是他知道,这并非是什么仙法妖术,而是科学技术。

陈平安在讲解这一镜子的时候,就已经刻意地淡化他自身的作用,而是重点描述了工匠们的付出。

为的就是让这些大臣们不会觉得惊为天人,难以理解。

李世民道:“如此神物,造价高也可理解,从今往后,也就有了真正的镜子了吧。”

陈平安回道:“陛下英明,用琉璃造出此镜的技术已经成熟,后续还可以持续改进,用其他材料代替白银,作为镜面涂层,从而降低造价。”

李世民看了看旁边,还在回味的大臣们,就有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思。

这大唐,也就只有朕一人知道陈平安的身份,也只有朕一人,听过他讲述千年之后的那个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世界。也只有朕,见到了贞观年之后的历史。

这般心思,也就造就了一个不太一样的李世民。

李世民挥挥手,让郭安把镜子抬走,收起来,又高兴地道:“陈卿造出如此神物,当赏!”

“将作监的工匠们日夜研究此手艺,造出这等神物,让人可以看清自身,以正衣冠,当赏!”

大臣们也都是回过神来。

纷纷祝贺。

“恭喜陛下!”

“贺喜陛下,得此神物。”

李世民笑了笑。

他可是知道,这东西,用处就是和铜镜一样,就是比铜镜更清晰一些。

所以,应该还是用来作为商品,可以出售的,并非是唯一。

相信不久之后,这东西两市都能出现镜子。

李世民猜的也没错。

没多久。

东西两市的市面上就出现了镜子。

比十二寸的镜子,搭配了镜子框架,还有一些,搭配着梳妆台。

就这,几乎是卖出了天价。

有一些东西,一旦多了,其实也就失去了价值。

稀世珍宝、稀世珍宝,主要就在于稀少和罕见,甚至是独一无二。

琉璃制品一开始,价格很高,而等到产量提升,市面上的琉璃制品存货多了,价格也就慢慢地降下来了。

将作监如今也减少了琉璃制品的研发,而是开始转向制造镜子。

白银的造价比较高,要是能进行加工,用合金来作为涂层材料,也不是不行。

陈平安在等待海船建造完工的同时,又开始了报纸制作和研发。

在经历了北伐一战的热点之后,这邸报已经是深入人心了。

每天围在告示栏前面看邸报、听邸报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是从早到晚,都有人驻足。

马周经过陈平安的反复提点以后,终于弄明白了这個报纸应当怎么弄、怎么编排,几乎是第一时间抽调了一些弘文馆的学子和御史台的御史,然后直接找了个大宅子就开始埋头编写第一期大唐邸报的报纸。

没有改成什么大唐日报,大唐月报什么的,还是延用以前的名字。

直接称之为大唐邸报,在秘书监建立了邸报司,有编辑、主编、审稿员,最后交由门下审核,审核通过,再进行刊印,最后发行。

最初的邸报是没有太多的排版要求,面板也都比较简单,一个消息,一段话。

如今,大唐邸报上的内容要变多了,因为有了地方上的御史,还有学子投稿,可以把邸报上的内容,扩展到大唐十三道、360个州府。

第一版第一期的大唐报,终于要面世了。

每一篇内容,都要标注时间,编辑姓名,这个编辑就相当于是记者。

当然,大唐叫做著作者。

也就是说,只要是稿件被采纳了。

他的名字就会出现在邸报上,其实,就相当于是扬名天下了。

这一年多来,已经有好几位学子,因为报道地方上的一些新闻,从而扬名天下。

当然,对于一些贪官污吏的举报,稿件上面,还是一个佚名。

除非,这个学生不怕死,刚正不阿,就为了出名,非要用自己的原名。

秘书监还是要尊重著作者的意愿,给他加上原名的。

毕竟,这也是坚持公正公平公道,保证稿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诚信度。

因为是第一次卖邸报,能不能成,也没个底。

李世民、马周、陈平安、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商讨之后,确定了一千三百份。

也就是说,十三道,每一个道,先送一百份。

卖了再加印。

毕竟,一千三百份也不是一个小数额。

就算是活字印刷术的技术已经稳定,新纸的质量更好了,印刷的速度提起来了。

但是也需要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