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一个小小的伏笔。
这一年,好像也没啥写的吧?
尽力回忆了一下。
帖子对于这一年的说法,好像就一个黑齿常之被酷吏周兴给抓起来,于牢中缢死。
一笔带过吧。
大周天授元年。
载初元年(公元690)九月九日,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改元天授。
十二日,则天受尊号为圣神皇帝,以睿宗皇帝为皇嗣,赐姓武,皇太子为皇孙。
啧啧。
赐姓武。
然后大杀李氏宗族之亲王。
武氏登基之后的种种行为,感觉真的能够气死李世民啊!
陈平安写完。
已经有一点儿担惊受怕了。
可是,史册已经写到了这里,要不要继续,已经不是他能决断。
李世民必然还是会心心念念,想要知道垂拱年之后的历史。
而陈平安也本打算把脑海里面看到的所有史册,都给写出来。
不错。
不仅仅是唐朝两百年,还有五代十国,还有宋朝、明朝。
以史为鉴,知兴衰。
那就不能只是看看唐朝的史册。
宋朝也有可取之处。
明朝也有值得尊崇之处。
而且,武氏登基为帝,对李世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却又何尝不是一个前车之鉴呢?
立长立贤……为何就不能立长又立贤。
朱元璋能够培养出来一个太子朱标,朱棣能够培养出来一位太子朱高炽。
那么,李世民就不能培养出来一位太子李承乾?
就算是人性本恶。
可陈平安观李承乾,也并非是那种烂泥扶上墙,又或者是心思狡诈之辈。
从贞观二年,再到这载初元年。
纵观历史。
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就在于这皇位传承不稳。
以至于皇权旁落。
也在于制度本身也有着很大的缺陷,以至于武氏能够以皇后之身份,慢慢地掌权,最终完成了吞噬皇权,改天换地的壮举。
李世民要是能够培养出来一位贤德太子,不说子类父,有他一半的帝王权术,也可以了。
当然,李治也不差,虽然也有好大喜功、穷兵默武之嫌疑。
咋说也让大唐的疆域得到了扩张,四夷臣服、成为了真正的天朝上国。
可是,坏就坏在,李治相信武氏,不相信自己的儿子。
上天给了他很多次机会,也给了他两位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
他都错过了。
一位李弘、一位李贤。
当真是可惜了。
武氏登基为帝,大杀四方。
杀的不是外族。
而是李氏宗族。
之后这朝堂之上,可以说是昏暗一片。
酷吏横行霸道,还有李显、李旦,武三思、武承嗣等互相斗法。
以至于朝纲崩坏。
起义不断。
……
李世民照了照镜子。
发现两鬓有了几根银发,微微叹了一口气。
年少时,一心想要坐上这个位子。
总觉得自己坐上来,就能够文治武功,让天下太平。
并且能够立下万世之功,从而青史留名。
可如今坐在这个位子上,才知道,当一个明君是有多么的难。
不过,李世民也不是那种容易退缩的人。
伸手整理了一下衣冠,又盯着看了几眼,似乎颇为满意。
伸手摸了一下嘴角的胡须,笑着转身,走了出去。
“陛下。”
“陈平安在外求见。”
李世民抬起头来,连忙道:“宣。”
索性也就放下了奏章。
陈平安走进来,抱拳施礼道:“臣,拜见陛下,陛下恭安。”
李世民温和地说道:“免礼。”
又给了郭安一个眼色,让他搬坐榻过来。
“赐座。”
陈平安在坐榻搬过来之后,才从衣袖中拿出了史册,递了上去。
李世民见到史册,愣了一下,才挥手让郭安等人退下去。
然后才接过史册,打开看起来。
这一看,真的是要了命了。
“不可能!”
李世民看到诸王反武的时候,还心思一动,可看完了诸王的骚操作,顿时气的吐血。
李氏诸王竟然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武氏还没怎么出手了,他们自己竟然内讧了。
真的恨铁不成钢。
然后,这心下一紧,连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