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彟抚须笑着,“当爹爹的何时说话不算话了?”
应国公在泾阳这半年,参与泾阳经营,将原本并州的许多商人旧故都介绍给了杜荷。
因此现在杜荷的绝大部分的人脉也都是当年并州的人脉。
这些资源都成了杜荷开拓生意的基础。
在泾阳忙了三天,武士彟便动身去长安了。
一驾马车缓缓到了长安城前停下,武士彟先去见徐孝德,如今徐孝德任职工部侍郎,正在为陛下营造避暑的别苑。
因此,此番前来走了空没有见到徐孝德,便将女儿先交给了徐孝德的夫人照顾着,小武还有徐慧能够陪着玩闹。
他也放心了,便快步去了皇宫。
东宫,李承乾吃着胡瓜,看着皇叔送来的文章。
李道宗站在一旁道:“这个裴县尉到了渭南县之后,也没有大动干戈,殿下交给他的三年计划,此人多半根本没有放在心。”
李承乾道:“若裴守约不是这块料,以后想个办法入军。”
“入军?”李道宗越发不解了,道:“此人是科举入仕的文人。”
直到现在,在李承乾的认知中什么人在什么样的位置,多半是合适。
也就有了要在泾阳种葡萄,在后世泾阳是一个种葡萄的好地方。
那么裴行俭在后世会成为大唐举足轻重的将领,放在现在也应该正确的。
直到现在李承乾也想不明白,自己的估算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个裴行俭为什么会是一个文人?
是文人也就算了,他的文人水平怎么这么差,就连科举也只是堪堪及第。
还有李义府,也是如此。
这种从后世来的认知,让李承乾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
比如说这样的人应该会是办事的能手,因此这种方面的认知,从许敬宗与官仪身已经验证过一遍了。
这是可行的,但眼下来看……
李承乾开始对这种认知的套用有些迷茫了,难道说真是自己误会了?
“裴守约若是当不好县尉,那就将他放到河西走廊,给孤戍守边关去。”
李道宗小声道:“这不好吧。”
李承乾道:“有什么不好的?”
李道宗挤眉弄眼,“殿下,有点过分了,这应该是赵国公这个吏部尚书的事,官吏升迁与东宫无关。”
咬了一口胡瓜,李承乾轻描淡写道:“吏部尚书是孤的舅舅。”
“就算是赵国公可以应允,房相也不见得会放任殿下的。”
“房相是孤的老师。”
李道宗还想再反驳,又找不到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