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发酵,嬴子楚的死讯也是在列国传遍。
列国之人对这件事,高兴的有之,兴奋的有之,漠不关心的更有之。
高兴兴奋,是因为秦国在短短的四年时间,竟然接连死掉三王!
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
到了现在,不管自己的国家如何凄惨,只要是秦国发生变故,只要秦国发生比他们还要不好的事情,那他们就会异常高兴。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幸灾乐祸,或许就是这种心态。
秦国接连失去三位王,自己的韩王,自己的燕王全都活的好好地,怎么能不让他们高兴?
他们高兴,齐王、楚王却好似根本不关心此事一般,听到之后,除了派遣使臣前去哀念,就再也没有其他动作。
不是他们不想关注秦国,而是他们此时除了关注,就再也无法有其他的动作。
后胜不顾合纵契约,趁机埋伏偷袭黄歇,彻底将楚国得罪惨了。
黄歇带着残兵败将逃回楚国,就开始紧密地联系燕魏两国,告诉他们,此次合纵之所以失败,全部都是因为齐国后胜!
倘若他发兵攻占中牟,不在后方偷袭楚国,那么,秦国必败无疑!
甚至,还能一举灭掉秦国。
事后诸葛亮这个词虽然没出现,但大家全都心知肚明。
仗都打完了,你再去指责他人,还有什么作用?
后胜没有契约精神,楚国就有?
楚国要是有契约精神,齐国怎么失掉的十城?
消息也不通知,大义也不占据,突然攻占十城,任谁都会懵逼。
更别说专心致志攻打魏国陶邑的齐国。
况且,黄歇联系他们,泼齐国脏水,后胜也是不差。
齐国的使臣周子可是巧舌如簧,硬是将不攻打中牟的原因,全都泼到了楚国身上。
他说,要是楚国用心攻打秦国,齐国怎么可能不用心攻打中牟?
他再说,若是楚国将攻占的十城全部归还齐国,再进行赔礼道歉,将齐国的损失弥补,齐国怎么可能会偷袭楚国?
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到了此刻,两国也是虎视眈眈,似乎只要有人加把火,添把柴,就能瞬间点燃两国战争!
到了现在,已经没人知道,究竟是齐国先不攻打的中牟,还是楚国先不攻打的秦国。
周子主打一个时间信息差,将此事彻底混蒙过关。
不过,其实就算齐国承认没有攻打中牟,燕魏两国也不会再和楚国联合。
此次一战,楚国得到齐国三城,剩下的韩、魏、燕三国,不仅损失诸多将士,更是什么都没得到,而齐国,不仅损失诸多将士,更是丢失三城。
倘若这五個国家相互比好,肯定是楚国略胜一筹,其他国家全都得甘拜下风。
战事已经停歇,当时被魏无忌蛊惑地热血沸腾的脑子也是冷静下来。
自己的国家这么凄惨,为什么楚国还算过得去?
列国的王,心中自然无法平静。
说恨,恨不起来。
大家一起进攻的秦国,齐国还在背后偷袭了楚国,大家都有损失。
可说不恨,心中又有些膈应。
毕竟,齐国的那三城,确确实实被楚国得到。
这种感觉,大概就是既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
更何况,他们跟楚国还不是兄弟。
国与国之间,哪里有长久的友谊?
合纵绑在一起,也不过是因为秦国太强,他们不得不在一起联合抗秦。
可现在秦国也被打残,秦王嬴子楚更是去世,秦国朝野定然混乱动荡,无力攻打他国,五国自然要开始紧密地发展自身,谁也顾不上谁。
所以,齐国与楚国掐架,他们自然乐意看热闹。
两国掐的越久,他们就越高兴。
而燕魏之所以不帮楚国,除了看热闹的心思,也有自顾不暇的原因。
此次秦国灭赵,六国合纵攻秦,让世人彻底看清。
秦国已经太强了,强的面对六国合纵,都能在灭掉一国的情况下,将五国联军再次击败。
别管中间是什么原因,别管中间出了什么岔子。
秦国胜了,这就是结果,距离灭掉其他国家,秦国又更近一步,这也是结果。
结果已经彰显眼前,不管他们六国是怎么走到这一步,到了此刻,列国的王也不得不紧张起来。
他们可不想一头撞死在城墙上,况且,那城墙多硬啊,脑袋磕在上面,赵偃不疼吗?
为了不让自己的脑袋疼,他们也只能费尽心思,趁秦国还没缓过劲来,寻求变强的机会!
天下列国,又一次的发布招贤令,只求大才来到自己的国家,想出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