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8章 修渠开工!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大秦法圣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摸狗,自身拿不出钱来补偿,自然要用赀徭来偿还,罪犯替秦国做苦工,秦国替罪犯偿还损失,犯罪小的,一般都是一年两年左右,犯罪大的,像是赵高他母亲,就是长久居住在一地,长年累月的在那赀徭,这种大都在十年以上,三十年以下。

相较于赀徭,居役就显得宽松一些。

赀徭是刑罚年限不满的情况下,不得离开一人,赵高母亲没有刑满释放,赵高也被连坐制度所牵连,不得不做在隐宫长大,也不得不在咸阳宫做事,偿还罪过,但居役却不一样。

居役是一种短期且相对较轻的刑罚形式,主要用于惩处罪行很轻的罪犯,一般都是一个月两个月,最多不超过一年的那种刑罚,这种罪过很小,抓进去住些日子完全不够成本,说不定走过去再走回来,刑罚时间就已经超过,而且期间秦国还要提供饮食住宿,要是跟赀徭一样,完全就是赔本买卖。

所以,这种就可以由年龄相当或者身体强弱大体一致的家人代替,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人以上居役,也可以放归一人,轮流服役。

以上两种不正常的徭役,都只针对秦国的普通百姓。

而像是那种罪大恶极的杀人犯,或者聚众闹事、造反之人,首要之人会被斩首,其他人则是全都要被充为刑徒。

这类人,便不属于普通百姓的范畴,他们本应全都被处死,但因为这个年代人口实在不够,秦国这才让他们成为刑徒,用一辈子的劳役,来偿还自己终生的罪过,这种被判刑罚的年限,大都在三十五年往上。

现在咸阳募集的,便是普通的外徭。

外徭放在这个时代,还是很常见的。

建城、长途运送粮草、修路,这类都需要大量的外徭。

即便赏钱一般,但募集诏令一经颁布,咸阳周边的人也还是密密麻麻的涌入咸阳。

正常劳役不分男女,只要有力气,只要年龄在二十三到五十六之间,都可以进行报名。

因为灭赵之战,秦国现在的境况,其实已经与当年长平之战之后的赵国很是相似,现在来到这报名的,几乎全都是三十到五十的女人,甚至,还夹杂着刚刚出嫁,将头发簪起来的女子。

人群当中的男子,几乎都在十六七以下,或者五十岁以上,中间年龄的壮年男子,一眼望去,很少很少。

看到这种场景,仲平不由眉头紧蹙,心中长叹一声。

站在旁边的蔡泽,也是沉默着说不出话。

两人都深知,眼下的秦国需要休养生息,不宜再大动干戈,然而,这道渠的修建,却与整个秦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那可是整个关中!

那么大片的地方要是全部成为沃野良田,就算眼下半个秦国瘫痪,也照样可以支撑起秦国的粮草大任!

孰轻孰重,一眼明了。

可眼下的人手,也确实不够。

若是北边匈奴没有犯边,那些前往戍边的士卒,将会成为修渠的主力。

可边境要防,渠也要修。

驻韩边境士卒不能动,雁门那边士卒也不能动,秦国内部留守的士卒分发在秦地赵地,已经是把标准降到最低,现在,也只能在整个秦国再次募集人手,靠秦国的另一半天,来暂时顶住修渠的大任。

而且,时间也有限制。

十年的时间,渠必须要修成,否则后续的一系列问题,都将会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粮草短缺、人口流失、民心不稳,这些问题都将会因为修渠的拖累而逐一浮现。

韩国说的累秦之策,并不是无的放矢。

事关秦国大计,没人会掉以轻心。

而现在最需要注意的,便是那些十五六岁的少年。

这类人群有很大的共同特点,那就是热血激昂,冲动易感。

他们为了一句话,一句义气,就能抛头颅、洒热血,更不用说到了此刻。

他们的父亲死在战场,他们的母亲参加劳役,而他们却要老老实实的待在家中,照顾家中的田地,等着长大。

这种无奈和压抑,他们自然不愿接受。

年少轻狂,不喜欢别人看低自己,更不喜欢被人无视。

他们有很大的几率,会混杂在人群当中,脸上抹点灰,就说自己已经成年,替家中赚点钱财。

蔡泽便是接手这方面的事情,他需要防备的,正是这些不符合年龄的人。

秦国的未来还需要靠这些人,不能因为修渠一事就将他们压垮,况且,他们若是前去修渠,那田地谁来耕种?耕种可从来不比修渠简单。

至于为什么是蔡泽主掌此事,前些日子吕不韦在早朝上是这么讲的:

秦国人手已然不够,壮年男子明显不足,修渠一事,除了要在秦国募集人手之外,也要在他国募集,毕竟,现在的秦国,除了钱就是钱,钱已经多到国库都装不下,这些钱如果没有合理的运用,那就是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