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咸阳发生的事情打听完,仲平也是离开学宫。
站在学宫门口,仲平低头看着一封书信,驻足不前。
这是荀子留给他的,在他还在攻打平阳之际,荀子便跟周子以及齐国来的那些人返齐了。
齐国开始施行闭关锁国政策,听说整个咸阳的齐国商客也全都被齐王召回,不仅是这些人,就连在咸阳一直驻守的学子也是被召回齐国。
但凡家人还在齐国的,全都被一道王令召回了齐国。
嬴政最后还是没能留住荀子,告别之际,荀子给嬴政留了一封书信。
便是他手上拿着的这封。
本想他跟荀子来一场最后告别,但没想到,荀子还是因为自己的建议匆忙返齐。
蝴蝶翅膀扇的风还是挺强的,稍微的改变,就会牵连无数的人。
不过,毕竟仲平没有亲自看到荀子离开咸阳,他的心里也就没有与魏无忌相别时那么难受。
想了想,仲平还是将书信拆开,直接边走边看。
【仲子,况初欲等君归,共商平等之论,无奈时运不与,周子之任已更他人,况亦未获千金之诺,若非仲子入齐,恐齐王怒发冲冠,虽况己身得免,然周子或遭不测之祸,言辞至此,况当深谢仲子,非特解况之困厄,亦令况得以窥未来圣贤之仪范。
平等之法,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此非一朝一夕之功,必待制度之完善,后世之坚守。
己身不正,何以正人?法者,天下之仪,身先士卒,而后可责于人。
噫吁乎!世间多有伪善之徒,面作大义而背行苟且,治之不绝,铲之不尽,诚可叹也。
人老则心易迁,志趣亦殊,况观仲子之志,似欲没列国既平,而后施其变法。
然世事如棋,乾坤莫测,仲子虽贤,亦难逃时运之安排。
昔日,况亦曾壮志凌云,欲播儒家之道于四海,况甚慕秦王之雄略,然时命不济,若与仲子同岁,必投秦而效命焉。
然人力终有穷,况至今日,壮志已消磨,惟愿寻一静谧之地,淡然观世态炎凉,静候终焉之刻。
仲子勿以况无奋志之心为笑,实乃体衰难支心志。
仲子之言甚善:“吾不为,谁为之?”
世间诸事,必待有人挺膺而出。
然在况观之,更须及时为之。
不然,时光荏苒,磨人心性;岁月如梭,消人壮志。
仲子今孑然一身,无所系累,或能恃其志而以骛远。
及家室既立,况愿仲子亦不辍其进,铭记少时之梦,况志未逮,冀仲子以竟其业。
此番入秦,使况深识强国之姿,自信之态。
观他国之民,况未见其心,犹行尸走肉,残喘苟活,而在秦人之身,况睹其蔑视天下之志,况深信,即便立于列王之前,除秦王外,无人能令秦人心悦诚服。
嗟乎!人老言多,且杂而无章,况心潮澎湃,欲书千言万语,然迟疑再三,终删繁就简,仅留此前言不搭后语之辞。
噫呼!况之终叹,乃未能再会仲子也,然此生亦算无憾,仲子,况赠君绝笔之言:
望仲子闻况逝讯,勿作小儿女态,哈哈!!】
“呵。”仲平倏地停下脚步,咧嘴一笑,被荀子最后的话成功逗笑。
但笑过之后,便是一声长叹。
该走的人始终要走,留不住的心终归远去。
荀子没有在书信里留下自己的思想,也没有将自己想跟他辩论的内容写下,反倒是像朋友一样,用着玩笑话来叮嘱他,用着玩笑话将最后的别离写下。
驻足半晌,最后一声长叹,仲平这才好生地将书信收起,他要将这封信当成传家宝,留给后人,希望后人能够全文背诵。
朋友走了,但事情还要做。
跟嬴政聊了半天,仲平也是了解咸阳发生的事情。
甘罗自那次失败之后,便又挑战了两次。
但两次的挑战,全都因为吕不韦而失败告终。
吕不韦虽然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但他的言论却是通过吕思静传到台上。
此事也让甘罗明白,他永远也没办法胜过吕不韦。
因为吕不韦从来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在随着每日上台的人,逐渐完善自己的思想。
直至现在,甘罗已经完全没有办法反驳吕不韦的言论。
就像他最初一样,在台上被吕不韦的言论反驳的哑口无言。
除了一字千金还在延续,另外的几件事也在发生。
一年过去,韩国也有了不小的改变。
不过这种改变,却是在向着坏的方向极速奔驰!
五年以来,韩王一直在支持韩非变法,可韩非的变法并没有让韩王看到韩国强盛起来,反倒是看到韩国的百姓在不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