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战后获得利益。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捷克斯洛伐克与苏俄并不接壤,就是为了防止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进场,波兰最初的路线可不仅仅是基辅,是从波兰沿着罗马尼亚边境一路打下来。
捷克斯洛伐克想要参战的话,就得获得波兰的同意。
所谓的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同盟,可并不是说,因为利益符合,想要建立就可以建立起来的。
就仅仅是捷克斯洛伐克与波兰之间还有着旧账。
比如说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边境的。
切申地区。
一战结束后的国家划分是一个严重问题,捷克斯洛伐克与波兰的切申地区,是仅次于苏台德地区对捷克斯洛伐克争议最大的地方,这个地方55%是波兰人,捷克人只有27%,这块地方被划分给了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因为这个地区爆发冲突,谁也不肯在这个问题上让步,捷克斯洛伐克率先使用武力,杀害了大量居住在切申地区的波兰平民与知识分子。并且在苏波战争时故意给波兰捣乱,阻止援助波兰的物资抵达波兰。
在原本历史中波兰参与瓜分捷克斯洛伐克,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让波兰不在乎过去的事情,与捷克斯洛伐克和睦相处,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仇恨可不仅仅在于德国。
而是化作蚀骨的毒,渗透在这片大地每一个角落。
现在。
捷克斯洛伐克不仅仅是想要获得瓜分俄罗斯获得利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面对来自德国的压力,哪怕捷克斯洛伐克号称世界第七工业国,但与德国依然拥有着难以想象的鸿沟。
特别是在看到巴尔干的军事实力之后,鬼知道现在的德国已经进化到什么地步了。
所以现在捷克斯洛伐克正在与波兰进行谈判。
也没心情搭理莱托夫斯基尔将军那点破事。
等到战后再好好谈一样。
.....
这也是为什么希尔德给了毕苏斯基元帅两个选择。
实际上毕苏斯基没得选一样。
战胜苏俄之后,波兰就必须舍弃激进的民族主义,大英帝国也不会容许波兰的激进行为,那么激进的希米格维将军就必须撤换。
1933年7月15日。
波兰将军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晋升为元帅。
毕苏斯基元帅亲自抵达基辅。
希米格维元帅被任命为波兰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卡齐米日·索斯科夫斯基将军被任命为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在苏俄方面。
苏俄西线总司令图哈切夫斯基已经回到莫斯科,无论怎么看,莫斯科都将处于风雨欲来的景象。
伴随着捷克斯洛伐克的二十万军队加入战场。
再加上波罗的海三国加上芬兰的二十万军队。
并且还在不断增加。
战争的天平已经处于完全不对等的状态。
白俄罗斯与乌克兰境内的军队都开始节节败退。
......
..
而关于俄罗斯帝国的重建也依然是在争论当中。
波罗的海三国与芬兰联军正在进攻圣彼得堡,只要圣彼得堡打下来,俄罗斯帝国就可以正式建立。
俄罗斯帝国内部的权力争斗也在开始。
在这种时期,几乎可以说掌握军队就掌握了一切,特别还是在这种大量军队非俄罗斯人的状态,目前俄罗斯帝国军队正在急速扩张,目前已经扩充到十万人,不过有近乎五万人是乌克兰人。
毕竟在乌克兰地区,如今乌克兰又在严重饥荒,对于乌克兰人来说,与其只能干等着救济,不如加入军队就有足够的粮食。
以及那彻骨的恨。
这些乌克兰军队对于俄罗斯帝国来说自然是完全不受控的,只是短期名义上属于乌克兰,等到乌克兰正式建国,就会从俄罗斯帝国军队分离出去。
不过阿纳斯塔西娅倒是想多了。
希尔德并没有把阿纳斯塔西娅身边的人给杀光了。
只能说现在这个时间段,英国与希尔德正在把俄罗斯帝国高层进行一步步替换,主要针对对象有外交大臣伊林,摄政大公基里尔,大主教安东尼,以及军队中各种各样的保皇党。
毕竟英德又不玩大清洗。
属实是阿纳斯塔西娅俄罗斯人刻板印象了。
而英国对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波罗的海这些国家争端进行了干涉,对这些国家的矛盾进行了调停。
倒不是多符合英国的利益。
是符合英国首相鲍德温的利益。
这就得说到前首相寇松公爵了,寇松公爵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