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这个时代,当时社会上普遍只吃两顿饭,晌午九点多钟吃一顿,下午三四点再吃一顿,地主家都只能中午弄些点心垫垫肚子,直到现代,有些地区还管午饭叫点心。
南方百姓全面变成一日三餐,那还得等到明中后期。
和阳城里那些守城的士卒,都是青壮大小伙子,下午三点多吃过饭,到了天快黑的时候早就饿了,于是包毓又调用宣慰司的公款,购买酒肉。
说他们平日巡视江防辛苦,如今又要来帮忙守城,必须好好犒劳他们一番,于是就让宣慰司的衙役先去替他们守城,再把那些水师来的士卒叫去吃‘夜宵’。
水师士卒们欢喜不已,心道这隋先生真是好人啊,这么会办事,怪不得能成宣慰使身边的红人,当下只管吃喝,哪里还管守城的事。
然后西城门顺利被曹良臣接管......
白广泰还是有些责任心的,听说此事后,当即觉得不妥,大帅带兵出征,让他们留下守城,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喝酒呢?
他正想去找包毓问个清楚,还不等他动身,包毓那边的人先来了,一个府衙小吏替包毓传话,说是隋先生在衙中办了一桌酒席,请白广泰去宴饮。
白广泰知道他是康茂才身边的红人,之前还正想巴结呢,如今人家主动请自己吃酒,哪有不去的道理,于是欣然赴宴,反正城门有衙役守着,应当出不了事......
就在白广泰离开后,曹良臣立即派人出城联系杨璟,让他带兵过来。
府衙中,酒桌上,包毓对白广泰频频劝酒,还竟往一些敏感的话题上引导,也就这里没外人,不然他们这话让蒙古人听了去,简直大逆不道。
“白将军,你我都是儒生出身,可却都不能凭本事考科举出仕。
“我隋学义寒窗苦读十余年,参加科举却屡试不第,能有什么办法,朝廷每科只取进士百人,这其中蒙古和色目就占去一半,且他们的试卷还更简单,何其不公?!
“这天下汉人何其多也,就算按人口来算,也该多录些汉人进士。
“可这天下终究是胡虏当道,即便是你我这样的学子,也只能走些旁门左道,如今我被人尊为隋先生,呵,什么狗屁的隋先生,说白了不过是个宣慰司的小吏而已。
“而你,广泰兄,你也是家学渊源,却只能委身鞑虏,做这小小的江防千户,你说这世道是怎么了?”
白广泰也喝大了,难得又遇到一个愿意和他说话,又看得起他的读书人,当即冷笑着说道。
“呵呵,不然还能怎办,难不成咱们还能学那范孟?再行一次逆天之举?”
果然,包毓一聊这个话题,白广泰立刻就上钩了。
范孟是谁,包毓也是知道的,元末这个时代,没听说过范孟大名的真不多,那可是名动大江南北的人物,成功把前任宰相伯颜整破防的人,并且间接导致了伯颜的下台,然后脱脱才能上位。
由于蒙元在科举方面对汉人的歧视和打压,从录取名额占比,到考试难易程度,全都故意刁难,哪怕是你好不容易考上了进士,汉人当官也不能当正职,只能担任蒙古人的副手。
即便你卷的厉害,好不容易混成正职,朝廷也肯定给你安排个色目副职,如同知一类的角色给你拖后腿。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汉人也不得不想其他出路。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蒙元虽然不遗余力的打压汉人,但有一点却是进步的,那就是元朝的官和吏界限不是很大。
小吏也可以凭资历熬成官,这在其他朝代简直是不敢想象的。
有元一朝,汉人从小吏升为官身的,比考科举为官的汉人还多!
因此许多世家大族,宁愿让家中子弟十几岁就去衙门打白工当小吏,也要混资历升成官。
为什么包衡这样的,前宋名臣包拯家的子弟,都情愿不去科举,反而在庐州府衙做一个小吏,就有这个原因。
而那位家喻户晓的范孟,就是汴梁城里,河南江北行省府衙的小吏。
他本是开封杞县人,当小吏时受够了蒙古人欺压,在汴梁的省政府衙门熬了20年,好不容易熬成预备官员,结果上司居然故意找借口不发他的工资......
于是在至元五年,西元1339年,也就是12年前。
冬至佳节,别的官都回家宴饮,搂着女人呼呼大睡,还要他范孟在衙门值班熬夜。
范孟终于怒了,找了个同伙,名叫霍八失,他们先盗取城外驿站的官马,假装皇帝钦差,然后又自制了四个蜡丸密信,矫诏假传圣旨,把那些喝的五迷三道的省政府大员们全都叫到衙门听旨。
等这群一二品的大员们到齐了,全都一个个的趴跪在那,霍八失当即抄出铁骨朵,大锤八十,小锤四十,省政府大厅里脑浆四溅,把河南江北行省的大员们几乎一网打尽。
被锤死都有谁呢?